著名戰地攝影師 Robert Capa 曾經說過「你的相片不夠好,是因為你的距離不夠近」(If your pictures aren’t good enough, you aren’t close enough.),不過,衛星影像的出現為 21 世紀的新聞攝影界帶來了很大變化,記者可以突破地理、資源等限制,即使沒有親身到當地採訪實況,也可借助衛星影像取得不少詳細資料,甚至比實地採訪更能掌握全局。

全球深度報道網(GIJN)早前發表了一篇關於衛星影像的分析,當中用了 BBC 調查喀麥隆影片一事作為例子,說明這新科技如何幫助記者查案。

在今年 7 月,網上流傳一段聲稱是攝於非洲喀麥隆,記錄了當地士兵濫殺婦女和小孩的影片(不安慎看)。上載者並沒有寫明拍攝時間,片中人物身份也不詳,而喀麥隆政府則發聲明指影片是虛假新聞。影片沒有拍到甚麼特別的建築,看來難以查清真相,不過,BBC 記者早前卻憑著線索抽絲剝繭,運用衛星影像查到影片的拍攝地點及時間。

拍攝地點

記者發現,影片拍到遠處的一道山脈,於是使用 Google 的 Digital Globe 衛星影像查看喀麥隆的地形,找到一處的山勢完全吻合,初步認為影片拍攝地點為 Krawa Mafa 村:

為了進一步確認位置,記者再將影片中的小徑、小屋和樹木,與衛星影像配對:

拍攝時間

雖然影片在今年 7 月流傳,但並不清楚在何時拍攝。記者以影片中的數間小屋作為線索,以建造時間推算出影片的拍攝時間應為 2015 年或 2016 年。此外,影片也拍到士兵的影子,記者計算過影子的角度和太陽的軌道之後,推算拍攝時間為 2015 年 3 月 20 日至 4 月 5 日之間:

士兵身份

喀麥隆政府最初聲稱,片中士兵並非來自喀麥隆軍隊,不過後來又發聲明指正在內部調查 7 個涉事士兵。記者憑著士兵的衣著、武器及士兵名單,查出槍殺平民的三個士兵的身份。

BBC 最後將查到的資料交給喀麥隆政府,對方稱涉事士兵正被監禁及接受調查,又稱會公正地審訊事件,不過,沒有提供遭槍殺的婦女和小孩的資料。

根據全球深度報道網的文章,除了確認時間和地點之外,愈來愈多新聞報道會在不同方面用上衛星影像:

氣候變化

以下對比圖片顯示了亞馬遜熱帶雨林在 30 年來的變化,影像中的紅色區域表示植被,可見熱帶雨林的範圍正一直減少。

建築群的變化

路透社曾使用衛星影像追查孟加拉羅興亞難民營的擴張。

戰區情況

以衛星影像拍攝戰區,能宏觀展示戰火對一個城市的破壞。

恐怖分子控制的地區

外國記者一般都難以進入被恐怖分子控制的地區,傳媒可用衛星影像看到內面的情況。

伊拉克軍方從伊斯蘭國手中收復拉馬迪前後:

危險地區

要報道沒法即時進入的災區時,例如日本福島核電站,就可用衛星影像拍攝。

突發新聞

衛星影像有時可替不為人知,或政府有意隱瞞的事件找到重要證據,例如美聯社在 2015 年揭發印度及新畿內亞不法分子以漁船進行人口販賣:

伊朗在沙漠秘密發展核動力火箭:

以及中國在新疆建造被稱「集中營」的「再教育營」:

添加視覺元素

以衛星影像顯示某些事件的嚴重程度,或向觀眾提供另一個觀看角度,例如世貿在 911 事件發生後飄出的濃煙:

又例如 2009 年奧巴馬就職典禮 vs 2017年特朗普就職典禮的衛星影像:

除了 Google Earth 之外,目前也有幾個免費提供衛星影像的網站,例如 USGSSentinel hubBhuvan portal。不過,看似強大的衛星影像也有些限制,例如會受時間或雲層影響清晰度、雖然解像度很高但也沒法辦識到人物等等。如有興趣了解更多,可瀏覽全球深度報道網的原文

延伸閱讀:

NASA 衛星拍攝超高清地球影像,影像達 1.17 億像素

最強縮時 Google Earth Timelapse:拍攝 1984 2016 年包括香港等地的全球變化

由國際太空站 (ISS) 拍攝,珍貴的北韓平壤清晰鳥瞰影像

via GIJN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