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entry is part 3 of 3 in the series 日本東北地區採訪之旅

繼續日本之旅的所見所聞,今次小編有幸來到八戶港口的漁市場採訪,還被批準拍攝漁市場的一些日常事務。

那天小編要清晨5點左右到達漁市場,因為競魚時段只在早晨進行,錯過了就變得白行一趟了!

小編當然沒有放過這樣難得的機會,拍攝一下這漁市場內的獨有風光。

當然除了拍攝,最重要的,還是訪問一下他們的漁業代表,從他們身為業界最前線的代表口中,重新認識這種最容易受天災影響的產業,在311後的故事。

就整個八戶市來說,居民主要都是從事水產業,就出產量而言,小編採訪的這個港口是全國排行第七的漁市場。

這個漁市場主要出產魷魚及鯖魚,入口國包括中國及韓國等國家。

一個月大概處理12萬噸的魚獲,最高峰的時間有80萬噸左右。

在傳出輻射影響的消息後,入口國立刻實施了禁運的措施,對他們出口的魚量實在是極嚴重的打擊。

就他們以漁業為主要產業的地方來說,這真的是最恐怖的事情,已經不用在賺多或少的問題上打轉,漁民的生計都成問題了。

而當然,情況就如同所以其他漁農產業一樣,就算經過極嚴格的安全檢測,結果發現食品還是在安全標準下的情況下,入口國均表示不會接受他們的產品,對產業者來說實在無可奈何。

而慶幸的是,政府並沒有漠視對處理災後重建的工作,切切實實實施了不少幫助措施,例如補貼漁民添置漁具及維修損壞了的漁船等,算是幫了漁民一把,不至於連維生工具都被天災所剝奪,無以為繼。

當了大半生的漁民,難道還有能力跟光陰轉行重新發展嗎?這應該是大部份老一輩漁民最擔憂的問題。

年輕的一代,還可以嘗試去別的地方尋找機會,對於很多紮根於市的漁民來說,這完全是天方夜談。

同時,除了關於天災影響的一方面,他們也有順道向我交代一下現在整個產業正面臨勞工斷層的問題,入行的年輕人愈來愈少,小編相信這種趨勢是世界性的,正在人口老化的行業愈來愈多,情況發生在傳統產業的身上尤其嚴重。

年輕人看不到工作的前途,厭倦傳統產業的單一性,種種原因導致勞工斷層的問題,帶來的問題也許不止於業內,還會影響整個社區生態,年輕人帶著技術與理想離開原來的城市,地區人口急速老化,整個生態其實是互相依附,老化問題日益嚴重。

而除了出口量下跌的問題,國人對東北地地區的漁業的信心亦不見得高,內銷方面也有不少的下跌,同時,他們擔心內銷的問題還要高一些。

也許以上把事情說得悲傷了點。

其實,八戶市這個漁港也曾風光一時,在昭和40年,即1965年的時候,他們出產的魷魚是日本第一的,水質也是第一流的漁港。

所以,將來會到八戶市旅遊的讀者朋友,記住要試一試當地的魷魚了!

很喜歡拍這個漁港,漁民對我這個外內者沒有太大的戒心,比起想當年到築地的感覺截然不同,多了一份親切感。

整個漁市場的人生百態也非常有趣,商量價錢的、叫囂還價的、不發一言搬貨的通通都有。

靜的、動的、繁囂的、嚴肅的,包羅萬有,拍的不亦樂乎。

拍人生百態(算是街拍的一種吧)有一種獨特的氛圍,那種氛圍不是擺拍所能創造的,是生動的、是活著的、是失控的、是緊張的,一切一切只能交托給運氣,同時又被拍攝時的狀態所影響,每一張照片都不能NG,這是街拍最有趣的地方。

還拍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