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不應當僅僅為了美,而應有一個社會目的。要表現那些應予讚美的東西,也要表現那些應予糾正的東西。」-Lewis Hine。對很多紀實攝影師來說,相機除了是表達思想及美術工具外,有更重要的意義——就是成為推動社會改革的齒輪,Lewis Hine正是信奉這套理念的佼佼者。現實是殘酷的,而改變現實,不僅需要努力,也需要許多的勇氣。許多攝影師在這裡稱為了戰斗的勇士,以手中的相機為武器,以攝影獨有的真實性、直觀性,向社會的不公及殘酷發起最猛烈的攻擊。

Lewis Hine出生於美國威斯康辛州,他一生的攝影作品,幾乎都和工人的生活狀況有關。生於貧困家庭,但他成功讀上芝加哥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並曾在紐約市擔任教師一職。在學校中,他鼓勵學生多以攝影作為教學媒介,並常常和這班學生常常到處攝影。在1904年至1909年間,他就拍下了200多張的照片,最後更成為了一個攝影記者。

他最早的紀實攝影,就是拍攝那些抵達紐約的移民。此後他還拍攝了反映鋼鐵工人生存狀況的專題照片,為《匹茲堡調查》提供相片。1908年,他成為美國童工委員會的攝影師。那個年代,有170萬童工在工廠裡做苦力,年紀最細更只有3歲。作為調查員兼攝影家,他深入到各地的工廠、礦井,把童工惡劣的勞動條件揭露了出來。1908年,他在西佛吉尼亞的礦井和玻璃廠,以及印第安那波利斯的罐頭廠進行拍攝報導。

1910年,他又陸續記錄了在布法羅抽剪豆莢筋的孩子、在尼亞加拉一家罐頭廠裡照看機器的兒童、在特拉華剝草莓、裝豌豆罐頭,以及在密西西比的比洛西克撿蝦的孩子們。
在窄小而危險的工作環境中,海因用藏在飯盒裡的相機,不動聲色地把他們拍攝下來。拍攝時,他盡可能簡化背景,突出主體,並使人物表情與殘酷的環境形成鮮明對比。

拍攝條件是危險的。在拍攝童工現象的那些年間,他為了躲避工頭和警衛干涉,經常喬裝成賣聖經、賣卡片的小販,甚至是冒充工業攝影者「混」進工廠。實在無法進入工廠時,他就在這些「血汗工廠」外,拍攝童工出入工廠的情況。這些照片以及當時的國家童工委員會的努力,使得當時童工的狀況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最後更迫使美國國會立法,禁止聘用童工。

1920至1930年代間,他把自己的相片整輯成「工作寫照系列」,收錄了很多平常工人工作時的照片,表彰他們對現代工業的貢獻。他的另一個有名的攝影項目,就是記錄了帝國大廈的建造。在這個系列的拍攝中,他和工人們一起奮斗在高空危險的作業環境中。為了獲取最佳的拍攝角度,當時已經56歲的海因,為此冒險不惜站在危險位置,為建造帝國大廈工人拍照。
為了取得最好的角度拍照,他更站在懸吊在一千呎的高空中的籃子上。這個攝影項目持續了半年,海因同他的兒子一起拍攝了一千多張照片。
1929年的大蕭條以後,海因再次在紅十字會工作。這時他記錄了很多有關美國南部旱災的照片。此外,他更為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記下有關田納西東部的生活,方便當局建立改善水道的設施。而海因後來成為了美國工作成就管理委員會的攝影主任,並開始了美國國家研究計畫繼續以攝影來改善社會問題。

令人遺憾的是,Hine晚年生活悲慘,沒有人對他的作品有興趣,1940年,他幾乎在和他早年拍攝對象一樣的貧困中去世。美國國家檔案局儲藏了大約二千張海因拍攝的作品。

攝影自誕生以來,有無數事例證明,它可以喚起人類的良知,並在現實上帶來積極的意義。Lewis Hein拍攝的童工照片,令很多當代美國人震撼、哭泣,更直接促成了美國以至世界各國廢除童工。他的一生讓世人了解到攝影不僅用於捕捉那些具有美感的形式或瞬間神奇的光影,在表明世間有什麼東西值得讚美尊崇的同時,也直接告訴受眾社會的不同以及改變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