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擺拍小動物或者因太多人拍攝而令動物被人道毀滅的新聞時有聽聞,荷蘭攝影師 Ronald Zimmerman 為了加強大家保護動物的意識,近日撰文分享了他對於生態攝影的安全和道德的看法。

心態

攝影師表示,在進入生態攝影之前,要先調節好自己的心態,明白到「動物是主,人類是客」,將大自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盡力減少對動物和環境的影響,亦不要擾亂動物的自然行為。

事前準備

為了保持動物的身體健康,拍攝者在出發前應先清潔有可能接觸到自然環境(如泥土、樹木)的物件(如衣物、鞋子、相機),因為兩棲動物的皮膚相當薄和透氣,容易吸收有毒化學物質、輻射和病菌。

拍攝過程

攝影師認為生態攝影可分為三個類型,依優先次序排列,就是(1)在現場拍攝、(2)半原位、(3)擺拍,以下會詳述各個類型的留意事項。

(1)在現場拍攝

-如實記錄場景,不打擾動物和自然環境
-可拍到最具科學價值的照片
-需要大量的運氣和耐性
-拍攝方法:先細心觀察,尋找最佳角度和光源,移動時要盡量保持緩慢,以免被動物發現。如果想靠近一點拍攝,最好每向前一步都按下快門,因為當你找到最滿意的位置時,可能已錯過時機。如果目標動物已離開原地,你可考慮等待一下。

(2)半原位

-如果不能成功在現場拍攝,就可用「半原位」的方式拍攝
-不接觸動物,但輕微改變現場環境,例如移走會令畫面雜亂的樹枝
-注意不要破壞動物的棲息地,因為「掩護」對小動物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拍攝方法:將附近的雜物移走,或者用樹枝令動物移動到理想位置(但不要接觸牠們),通常樹蛙會向前跳一下,而蜥蜴則會移進數米,注意動物也有可能因受驚而逃去。

(3)擺拍

-擺拍指捕捉動物,再將牠們當是模型那樣擺弄
-最方便快捷,同時最不道德的拍攝方法
-會接觸到動物,危害牠們健康甚至導致死亡
-在擺拍之前,要先考慮擺拍的必要性,如果用方法(1)和(2)也可成功拍攝嗎?你有明確的拍攝目的嗎(例如生物研究)?而且要確保自己擁有豐富的生態知識,或在專業生態導遊、科學家的指導下進行拍攝。
-如果非擺拍不可,就要留意以下事項:別在動物的交配季節或冬眠後進行/先消毒雙手/確保雙手沒有塗上驅蚊劑或防曬液/慢速移動以免令動身受驚/拍照後將動物放回原位

更多攝影師 Ronald Zimmerman 的生態作品:

攝影師分享的拍攝心得主要針對野生兩棲類和爬行動物,部份或不適用於其他野生動物(畢竟你不可能趕獅子到另一位置拍照)。此外,在擺拍方面,攝影師雖然提出了擺拍的留意事項,但都是為了生物研究或科學家等專業人士而設的,一般因個人喜好而拍攝的攝影愛好者如你和我,還是該避免擺拍。

如想欣賞更多攝影師 Ronald Zimmerman 的生態作品,可瀏覽他的個人網站Instagram @ronaldzimmerman.nl

延伸閱讀:

台灣攝影師故意引起藍鵲攻擊進行「人肉誘拍」,被批評騷擾及虛耗雀鳥體力

台灣插畫家 ErA「偽生態照特徵」系列作品,分享辨別誘拍擺拍照片心得

黑暗的生態攝影!?分析擺拍小動物的殘酷真相

via PetaPix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