渥太華大學研究革命級光學技術「Spaceplate」將可讓相機不再用傳統鏡頭
相機和現代數碼器存在的最大衝突,莫過於無法解決體積的物理限制。盡管光學研究已持續400年,光學技術不斷改進,但光學設計的根本原則沒有太大改變,就就是通過大大小小及不同曲面的鏡片,去改變光軸去控制焦距及對焦點。為了突破這發展瓶頸,加拿大渥太華大學開始研究另一個發展方向—由鏡片的空間入手。
傳統的鏡頭設計主要將多組鏡片排列,以調整光軸去改良畫質,但鏡片的數量及鏡片之間的空間,是令到鏡頭體積無法壓縮的關鍵因素。而渥太華大學的研究員希望通過減縮鏡片之間所需空間的概念,去發明名為「空間碟片 (Spaceplate)」的光學鏡片。該項研究指出,光線在傳導過程中的路徑,通常都比鏡片本身的厚道更長,如使用空間碟片的話,有機會令超薄相機的出現變成可能,與此同時也幫助一些大型器材進一步微縮化的目的,例如太陽光聚焦器﹑光源准焦器﹑內嵌式光學元件以及光譜議等。
簡單點說,空間碟片技術是誘導光線在橫面上走一條較遠的路,即是利用折射原理。根據自然雜誌的訪問,空間碟片其實內部由多層物料堆疊而成,並只使用兩種物料。在開發過程中,空間碟片的類型由最少 25 層至超過 1000 層不等,不同的層數會產生不同的壓縮率。留意圖中左上的(a)部份,上半展示為傳統鏡片的效果,下半則是使用空間碟片,光線進入的路徑經過壓縮後,最終縱向的路經比傳統鏡片縮短了,從而令鏡頭的體積可以縮得更細。
有份參與研究的 Dr. Lundeen 在訪問中解釋,鏡片對應光線的動作,主要是改變其位置,而新的研究則是改變其角度,這是一個全新的領域,過往未有人研究如何改變光線角度能帶來實際用途。空間碟片就是希望將散開的光線壓縮在更小的空間內進行傳送,空間減縮後能令器材體積大幅降低。而空間碟前端可配置超透鏡(metalens)一起使用,作為調整焦距或聚焦之用。
所謂超透鏡,其實是一種新興起的光學設計概念。傳統光學鏡片通常是以多片不同類似的凹凸透鏡去調整光軸折射,鏡與鏡之間的空間令到鏡頭最終體積變得非常巨大。而超透鏡則是納米級的鏡陣,光線進入鏡陣時會被改變方向,也同樣可產生傳統鏡片的屈光效果,而超透鏡可被排成片狀,按需加減每層鏡片數量去控制焦段,達到極有限的空間也有傳統鏡頭的功能。目前研究員致力開發各種設計可能性,特別是改善壓縮率,在他們的研究當中壓縮率變可以由5倍至100倍不等,還有尋找增加光量傳送率的物質,以改善影像質素。
透過超透鏡及空間碟片的混合使用,有望將整個鏡頭設計形態改變,即是未來的超薄電話,不再會出現鏡頭部份凸出的情況,到時顯示規格時,就不用指明機身厚薄不包括鏡頭突出部份,甚至有可能做到光學變焦,與正規相機的距離進一步拉近。
延伸閱讀:
日立開發出「無鏡頭相機」技術,運用摩爾紋原理拍攝的影片可後期對焦
來源:petapix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