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隨筆〕黃之鋒與陳惜姿的哭泣
我和很多香港人一樣,被這張照片感動了。來自攝影師 Manson Wong 的作品,這大概會是香港歷史裏重要的一幕,更準確說,令人感動的是照片裏的故事,照片裏的人物,及照片背後的社會意義與愧咎,而照片讓這一切變成永恆。
要充份了解一張照片的感染力,必須先了解照片的背景,例如到底年輕人在哭甚麼?在中港高官、藝人、名流通通把子女送往歐美、國際學校,這些紮根在香港的人們到底在爭取甚麼?我只是一名普通的父親,有個一歲的女兒,喜歡攝影,在世界無休止的政治鬥爭中,我最渴望是女兒能夠成為正直誠實的人,能夠不為分數與升學,而虛假地表現愛國情操,另一邊卻與權貴鬥快申請綠卡,我希望鏡頭下的女兒擁有一對明辨是非的眼睛,能抬頭挺胸的做人。
而更值得探討的,是我們如何理解這張照片。
根據黃之鋒後來在 Facebook 的講法,他是因為「看到市民的鼓勵呼聲」,感到「15個月來的抗爭沒有白費」,這麼說,是一種喜樂的哭泣,一種被支持的感觸。他還未成年的,年紀輕輕就領導這場盛大的社會運動,要保持自我實在不容易。
然而對於觀眾例如我來說,就是截然不同的感想,在看這照片時是混集了相當複雜的心情。例如讓我們想起了1989年6月4日之後,人們慷慨激情,愛國運動曾經被推至高峰,這哭泣喚起了很多人早已忘卻的情懷,甚至這不是每年燭光晚會所能激發的;又或者讓我們感慨香港民主運動進行了這麼多年,蹉跎歲月,歸根究柢是我們這群自稱的「成年人」,竟爾不及一班成人身份證都未換的小孩子;又或者,當我們也開始想到移民,想到不如跟著林鄭月娥逃去英國「團聚」時,竟然是一群常常被踐踏的九十後,走出來挺身為我們的子女出頭,讓我們看到一絲希望,甚至扭轉了我們對香港未來的看法。
以溫柔的哭泣爭取思想自由,對比起維園阿伯激進地以中指發泄怒氣,同樣是影像,兩者帶來的震撼是截然不同。甚麼叫做攝影?不是問「喂,這張相用甚麼光圈快門ISO?」或「你用甚麼相機來拍的?」而是問︰「攝影師,到底你身在何方?你的目光又在哪裏?」
感謝 Manson Wong 這張作品,他也曾於本網投稿︰「森山大道 – 浪之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