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仰之彌高的謙卑態度,今天分享的這一篇主要仍舊是個人操作上的感想與筆記,Nikon專家們暫且直接跳過了。

Nikon F的大名早在第一次拜讀Ivor Matanle的兩本古典相機大作之後就深植腦海 (話說回來這兩本書已經被我翻到快爛了).話雖如此, 一開始對這部相機的印象就是一部大頭的鐵塊機。很膚淺的一直到欣賞了電影 I Am Number Four (台譯:獵殺第四行者, 2011 港譯:關鍵第4號)之後,看到女主角不時的帶著這部相機做snapshot,方才對她的身影感到難以忘懷 (嘿~ 我說的是相機啦)。

題外話,女主角在影片裡面抓拍的效率驚人,在夜晚昏暗的街角拿起相機沒看到太多對焦與測光的動作,只聽到快門一響,過片桿一拉… 輕巧得就像老練的獵手 (扯遠了… 電影為求美感難免失之真實)。

這部大F屬於後期的版本(大F從1959~1973整整跨越了三個”decades”,稱她為經典當之無愧),依序號看應該是1972年生產,搭配Photomic FTN測光頭,能夠進行TTL測光.這測光直到今天都還精準無比教人稱奇,有趣的是閃燈座是外掛在回片旋鈕的位置上方,和鏡頭不在同一個軸線上,在打閃光時陰影的處理稍微有些傷腦筋,不過我能想像這一類可交換觀景器的相機,如果要把閃燈座搬到這顆測光頭上面,那還真是門大學問哩。

大F的年代是CdS測光還不算頂成熟可靠的年代,因此TTL測光主要靠的是外掛的觀景器.也因此F mount的鏡頭一開始設計了這種兔耳朵的樣子,藉著這個裝置告訴測光頭現在鏡頭的最大光圈值,以供參考與計算結果。

平心而論,如果不去斤斤計較那多出幾公克的重量,她實在是一部質感很好的相機,兩側厚度適中,握在手上有一種無比的安定感與存在感~ 就算不會拍照的人都會心跳加速吧(笑)

從背面可以看到霸氣的觀景窗,大而明亮的視野令人讚賞

兩張機頂的照片可以看到測光頭安裝前後的比較

機底與底片室

最後附上幾張照片,搭配便宜的Nikkor 50mm 1:2 標準鏡頭 (底片是 Kodak Portra 400)






總體來說Nikon F是一部會讓人不知不覺愛上的機器,誠然她在日本單眼相機史上面扮演了關鍵的開創性角色,但撇開那些不談,光就感性的層面來說她都是無與倫比的迷人。就像一杯好酒,越陳越香而且後勁渾厚。

硬要挑缺點不是沒有,測光頭跟交換鏡頭的安裝上比較不是那麼順手,也許專家會有其他的建議,不過以我來說,換鏡頭前都得要先將測光頭取下,換/裝好鏡頭之後再裝上測光頭。這樣一來一回測光頭就得一直取下裝上。不少資料裡面提到測光頭因為這樣的原因造成耗損連帶常影響測光精準度,我想可能也是先天設計上的一種不得已的妥協與犧牲。畢竟機身TTL測光還要在這之後才漸漸發展成熟的。

Nikon F 在我的收藏中就像醇酒美人,讓人愛卻又不敢沉溺。帶上她固然可以完全滿足我的虛榮,但是常常帶卻又難免自慚形穢有愧銘機。畢竟喝多傷身又上癮呀
這部相機如今已經琵琶別抱,卻在我心頭留下永遠美好的記憶。也許這也算是最好的安排囉。


原文位置

--

作者簡介:
蔡爸部落格:http://stevenystsai.blogspo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