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立於銀河系的邊沿,每逢夏秋之時,由東到南橫跨整個星空,如奔騰之流水,令人神往。影銀河說難不難,說易不易,因為天文攝影對於拍攝者的藝術觸覺要求不高,並沒有要求像人文攝影的埋身肉博;運動攝影的速度;更不用說什麼決定性的瞬間,銀河拍攝影起來就是不慍不火,慢工出細貨。

 

銀河拍攝的構圖比較簡單,主角有了,而基本上不會移動,所以方法不外乎是影張獨照,或者在銀河前面進入各式各樣的人與物以作點綴,再用閃燈進行光塗繪,將想要的景物繪出來其實影銀河最困難的地方並不是攝影技巧,而是天時、地利,人和也重要,不過也不是必要的。天時,其實就是銀河出現的時刻。要成功拍攝美麗的銀河,必需要附合以下幾點:

1. 夏天至秋天,銀河位置較適合拍攝
2. 好天氣,萬里無雲更佳
3. 要避開月光,事實任何光源都是天文大敵(不想當月光是光害)
4. 要避開光害,這個包括了城市光及任何人為的光源
5. 得閒無事做,良好體格,由夜晚影到天光,你想想就明白

 

六月一日的早晨,是二零一三年的大日子,那天是盛夏第一個真正的天朗氣清,銀河即使在無雲的市區也依稀可見,我跟隨幾個在網上認識的網友,到達香港一個觀星熱點─萬宜水庫。九時許從西貢坐的士直達,費用大概$100左右。依圖示於西壩下車,沿橙色點到達泵水站拍攝點。

這裏分享一下我使用過的器材和軟件,讓大家一起分享影銀河的樂趣!

一般來說,影銀河與影星無異,最基本的器材如下:

1. 單鏡反光機/無反,能夠高ISO拍攝,例如ISO800/1600。
註:單反中,有專為天文拍攝的版本,換上的特製的濾鏡,如Canon 60Da,Nikon D800e 等

2. 超廣角鏡,光圈越大越好,例如 f/2.8。

3. 堅穩的腳架。

4. 快門線/遙控,防止震動及進行連拍或疊相,這個其實可有可無,如果純粹防震動,倒時拍攝同樣可以,至於連拍就要看機種而定。

拍攝銀河主要有兩種方案:(1)單張;(2) 多張

兩個方法同樣可以通過後制增加銀河的明亮度,但方法(2)顯然為後制而設,方法(1)則不然。

 

以下是我當晚幾幅作品,附上後期處理的方法,以供參考。

我用的相機是Canon 5D Mark II, Canon 16-35mm f/2.8, 腳架, Magic Lantern firmware

由於星有不同光度,高ISO、大光圈、長爆光都有助收納更多的星。原則上,增加爆光時間是菲林時代最佳,但數碼相機的 CMOS/CCD 則會有過熱而引致出現熱點,嚴重影響相片質數的情況。因此,除非在寒冷地區或有特別散熱方法,一般來說,控制曝光時間於 30 秒內較為合適。檔案儲存建議使用RAW檔,讓後制有更大彈性,方便調校色溫,控制噪點。

「1」

拍攝:

※ 單張
※ 參數設定為:f/3.5 ISO1250 15″ 4200K RAW

後製:

※ 在Lightroom中,調低了色溫到3500K,相片有一點紫藍的感覺。
※ 在Lightroom中,輕微增加了Clarity至+40讓銀河更明顯。由於使用廣角鏡拍攝,相片會出現透視變形。
※ 利用Photoshop的Adaptive Wide Angle修正了傾斜。

[2]

拍攝方法:

※ 連續 10 張,大約1分40秒。
※ 參數設定為:16mm cropped f/2.8 ISO1650 10″ 3500K RAW。
※ 利用照明工具照明塔頂。

後制:

※ 利用 Deep Star Stacker 疊相,調校後得出成品的銀河。
※ 由於銀河移動的關係,疊相後水塔與山等不同的景物會出現位移,在 Photoshop 中使用 Layer Mask 將需要的部份重新顯現。(此部份需要一定程度的PS技巧)

[3]

拍攝方法:

※ 連續10張,大約5分鐘。
※ 參數設定為:16mm f/3.5 ISO640 30″ 3500K RAW。

後製:

※ 利用 StarStaX 疊相,製作星軌效果。
※ 使用Lightroom的 Split Toning 將相調到青藍色,參數為 Hightlights: Hue=298; Sat.=22; Shadow: Hue=209; Sat.=36。
※ Crop成16:9。

小貼士:連拍的功能我是用Magic Lantern達成的,不單不需要快門線,也比幾百蚊的快門線更管用,有機再與大家分享。

結語

一口氣分享了幾個拍攝星軌的常見方法,其實只要有恒心和耐性,你同樣也可以做到。如有任何問題,歡迎留言,我會盡力幫助你。Happy Star Shooting!

 

原文位置

作者簡介︰Tommy

自由攝影人。幾年前拿起相機就再放不下來,曾經一個人拿着相機在歐洲由北到南闖蕩兩個月,甫下機又想再出發。現在夢想有一間影樓,進行各式各樣與人有關的攝影項目。

(#本文部份文字經編輯較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