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我們都有介紹過日本攝影師濱田英明的作品《赤子》,無論是Pentax 67與Takumar鏡頭的魅力,或是攝影師與孩子間的情誼,都讓觀相者留下深刻的印像。而今次介紹的作品集《晴與皆》,同樣記錄了攝影師與兩個孩子的日常,同樣窩心非常。
什麼叫做「文青」一直很模糊,沒有人能真的說出個定論。但單從比較文藝、感性的角度去看攝影,那的確有許多值得學習之處。推薦一些我認為攝影人都可以學習、參考的地方吧。
來自DigitalRev的有趣短片,告訴你如果想在云云攝影者中脫穎而出,就不要再拍這25種已經拍到爛的相片與技巧!你又認同幾多?
我這裡的相是不是正相我不敢說,但攝影本是自由的。我也順應工具的特性去影響我的Approach。當使用智能手機拍攝如Instagram ,多數人只會用作『社交拍攝,生活分享』。怎樣才可以跳出這框框?
除了變焦鏡以外,很多人在購買可換鏡頭相機後都會決定是否添置一、兩支定焦鏡頭,然而鏡頭是否愈多就愈好?變焦與定焦鏡是否互相不能取代?時裝攝影師Dave Geffin根據自已的工作經驗,分享對鏡頭選擇的一些看法。
友站DIGIPHOTO近期出版了一本新書《攝影師老爸的家庭記錄》,Photoblog的編輯們亦有幸可以先睹為快,並與讀者們簡單介紹一下書中內容。
現在不少人都較著重「主題」上的革新,而其實單純的拍攝技巧亦可很有創意,加上相機科技不斷發展,亦有助發展出更多有趣作品,在嘗試的過程中亦會有很多滿足感。來自專業攝影師 Dio 的分享,看看「技巧」如何變出不同的創意。
對現代職業攝影師來說,與客戶或同伴的溝通技巧是極為重要,甚至這會決定你能否得到合作機會,甚至影響長期合作關係的要素,而電郵往往就是溝通的第一步,以下來自商業攝影師 Peter House,其經驗可讓大家作為參考。
作為一個攝影愛好者,總會試過拍出一些滿意的作品,郤沒有得到其他人認同。這可能是大家的審美觀有不同,但也有可能是對自己的作品過份自信,以致不能看清自己的不足之處。筆者輯錄Alan Steadman(外國攝影網站Petapixel的編輯)提供的3個方法,並加上筆者少許個人意見,希望有助大家客觀地評論自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