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拿起X100S的時候,心裡已經隱約知道有些東西不一樣了。「我不可能再拿單反了、全片幅也不能⋯⋯」我搖搖頭,嘗試擺脫這種荒謬的想法。

fujifilm01

我不能,在上一篇文章,我明明把它形容為「夢一樣的機器」沒錯,科技的進步讓隨身高效這個概念成為現實,也讓我看見手上單反的不足。

「怎麼可能,手上的鏡頭都要補齊了,怎麼可能現在換系統?另外,全片幅的景深低噪不是大家一直追求的嗎?」

fujifilm02

手癢去Fuji的官網找到這張發展圖,結果是我果斷地出掉了手上的鏡頭還有共事一年的伙伴,向富士X-T1進發。

我選擇了10-24mm 35mm 和56mm 的組合,兩支紅鏡一塊餅鏡一台6D折舊下來實情要交約二千大元轉會費(不是說鏡頭保值嗎?為什麼老跌個不停嗚啊⋯)

fujifilm03

好啦,說到這裡應該已經觸動了不少忠實用家的神經,那就早早頭盔帶上,以上以下所說的都是我的個人攝影習慣和所思所想(這點斤兩也不會有贊助啦),每人都有自己的選擇,而寫出來純粹參考而已。

畫素入手吧,全片幅如6D這樣的是沒得挑剔的,在記錄雨傘時它發揮到極致,ISO開過16000是等閒事。而且相機質量也很好 built like a tank,四處奔走時我沒一刻擔心過它。

相反在用X100S的時候,我已經知道了18Mp的XTran Sensor 不會是20Mp 全片幅CMOS的對手,在低光及Crop相方面將會受到頗大限制。然而,讓我作出妥協的是富士在銳度方面絕不遜色,加上優秀的富士光學,堪稱優異。

fujifilm04

說到光學,很大程度上還是富士的鏡頭選擇打動了我。紅圈L鏡很棒沒錯,說的是動輒萬多的二代鏡,相同的預算放在APSC的世界中可以算是極樂世界。每枚鏡頭都是富士的匠心之作,不會留有餘力或是分等次,這是新興廠家的魅力與誠意。

對初手來說,富士的定位似乎都很離地,一套的定價與全片幅相若,傻的也會選吧。

沒錯,選富士的大抵是比傻更傻的,他們看中 Price Tag 背後的價值:

以 EF 10-24mm f/4 R LM OIS為例,相同的質素和配置在Canon 應該是 EF 16-35mm f/4 L IS USM,那是二千多元的差價和二百克的重量。不多,但一套來說,重要。(公道一點,在富士便要犧牲較淺的景深,而且超廣的選擇還有平一截但成象次一截的 EF 17-40mm f/4 L USM。)

另一個例子,XF 56mm f/1.2 R LM 作為APSC的定焦來說無論身價和質素來說都是當之無愧的鏡皇了,相比 EF 85 mm f/1.2 L II USM,那是一倍多一點的價錢和一倍有多的重量。

在此並非想比較兩廠的優次,而是想帶出對於業餘或者半專業用家而言,富士提供了一個性價比、便攜性與質素俱優的落點。

fujifilm05

從前對於全片幅器材的趨之若鶩,唯有在親身經歷過後才能找到真正所需。

沒錯,論操控、built quality、畫素、光學、配套以至價錢方面,全片幅或者是我手上的6D都是班上面的尖子,沒有理由不愛它。但我在富士這個新興廠家(事實也不那麼新)中,得到的是更多的尊重和照顧。大廠往往在革新方面十分被動,擅長以市場營銷獲利,卻開始忽略了用家的心聲,以致大刀闊斧的Sony能夠成功搶佔市場如日中天。

X-T1 推出已經一年,看得出富士有從用家的回饋中學習,多次藉著軟體改善其機能。最新的firmware 4.0 更是使這部機器脫胎換骨,操控便利度大增,對焦模式也毫不吝嗇地作出更改。他們完全可以藉此推出二代機或者要用家付費買軟件更新(有點像某家大刀闊斧的作風),但他們卻用行動告訴用家:「買了的一台相機能用很久很久。」

事實定位旗艦的 X Pro1 推出了已經三年,後繼機預計年尾或者16年季初才出現。

如何回應,是大廠當前首要思考的問題。

fujifilm06

認識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堅持單反的存在價值,即使在A7家族環伺之下,它是如此的難以取替。於是,在無反VS單反的萬年爭論中,要得出贏家是沒有可能的,我只能盡量找出能貼近我需求的東西。

我酷愛單反的操控,還有其頂置LCD,貪其省電之餘能讓我快速得到攝影參數。富士在操控方面略有一手,X-T1把 X100S沒有的ISO轉盤補齊了,於是我甚至可以在開機之前預覽拍攝參數,這亦是除鏡頭外我沒有選擇SonyA7系列的原因。

單反的OVF是沒可挑剔的,我比較喜歡實境的實在。X-T1的EVF工藝卻是遠超堪用了,有著比Canon任何型號都大的Viewfinder,感覺是飄飄然的,從OMD EM5 到 Fuji X-T1,我看見科技確切的進步,簡直可以用美麗來形容。另外,實時曝光預覽,有好有壞吧,普通情況下它是一個能讓你安心的科技。

fujifilm07

高效隨身隨之而來的便是移動性,我能在奔走間依然有足夠的器材支持,出動率也大大提高了,這是以DC作副機替代不了的地方。

fujifilm08

反正,從前的Canon死忠就是選擇了Fujifilm,就像一塊銀幣的兩面,這是我的申述而已。

說說我喜歡這台機器的地方吧,它是一台#內外兼備,#進退俱宜的#非主流的#有性格的機器。

-外觀嘛,Contax RTS 無誤。#專業#文青#低調,換一顆35mm或是27mm可以成為一台搶拍成功率極高的隨身機。

關於進退俱宜,配上10-24mm f/4 18-55mm f/2.8 56mm f/1.2 50-140mm f/2.8 等鏡頭絕對可以應付高速動態以外的工作需要,事實可以忽略18-55 f/2.8 用23mm f/1.4 或者35mm f/1.4 替掉。

-Built quality,很好,握感扎實舒服,腳架孔旁置讓人不爽,可往後還會弄一個手柄,防寒防塵防水滴性能令人安心。

fujifilm09

-操控,我不敢說這樣的佈局會較AMTP mode來得快捷,轉盤鎖甚至有點礙事,但攝影體驗絕對是一流的沒話說。相機功能有很多客制的空間,例如自訂Q menu 及多達8個自訂按鈕可以讓我得到超越6D的操控感。

我把十字鍵全部自訂為「選擇對焦點」,這比6D的轉盤好用。

根據使用習慣統整了Q menu的佈局,讓我可以一鍵作出mechanical shutter 和 electronic shutter 還有閃光燈補償等的切換。

這是用家的參考 :http://cliftonbeard.zenfolio.com/blog/2014/12/fuji-x-t1-custom-settings

-對焦,絕大部分時間是快速的,低光情況下也是堪用,值得一讚的是在56mm f/1.2 這種鏡頭中也有迅速準確的表現。更有驚喜的是ver 4.0 的追焦功能,還未正式測試過但自訂追焦區域和顯示追焦點這兩項功能是從前的單反給不了的沒錯。

另外8fps的連拍加上連續對焦,對於單反用家無疑是思想上的沖擊。

-功能來說,內置間隔拍攝計時器、重曝功能很不錯實際未用過。電子快門很強悍但情況容許下我會用ND filter。應記一功的是Wifi功能流暢度遠照Canon 6D,唯過相只能是 jpg.

fujifilm10

fujifilm11

當然,就如上一篇一樣,以示不是打手文,缺點裝樣也要寫幾樣(事實上面大多囊括了),無反原生的缺點不數了,說實在點。

ISO原生最低200-6400,擴展ISO 50 以及 6400以上只會發生在 jpg,太光太暗也拍不了RAW教我情何以堪!(ISO 6400 明明就還堪用!)

閃燈系統,支援TTL的只能在機頂發生,連專用的trigger也沒有,這讓不大會閃的我也感覺很差。

操控,滿身的按鈕又不會發光,這讓身處黑夜的我很抓狂。還有,快門與對焦功能不能分離,AFL依然未能像單反般充當對焦的角色,感覺笨笨的。硬要說的話,Q menu 實體接鈕 Menu 三者互有重覆或分類不佳之處,感覺未算整齊統一。

另外,它在處理長時間曝光的時間很慢,至少比Canon的慢,另外在寫入Macbook的速度在相機和電腦的更新後有所改善,但仍覺少許吃力。

拍片⋯明明是相機就不要要求太過了喔!(那A7S 怎麼說 :0)

fujifilm12

作者簡介︰

90s.
一個想多了的藝文青 一邊咒罵藝術 卻一直想找自己的藝術 現在正在努力地學習愛上醜陋。
更多關於我的文章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