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巧全片幅 日本中部遊] 日本三名泉 下呂溫泉鄉
經歷了昨夜的大風雪,在臨時入住的溫泉旅館過了一夜,獨霸了旅館的溫泉。
下呂全名為下呂溫泉鄉 (Gero Onsen),是日本岐阜縣最有名的溫泉勝地,亦有日本三名泉的稱號,跟有馬溫泉及草津溫泉齊名。
我今次來其實沒打算深究下呂的溫泉,只是一個過客,而且我理想中的溫泉旅館是動畫《千與千尋》裡,千尋打工的地方「油屋」:一條優雅的紅木橋,將你帶到一棟五層高的古老和式建築,屋頂滲出熱騰騰的泉水蒸氣,在白雪紛飛的夜,享用那奶白色的溫泉水。
所以,也沒有特別在意這裡的溫泉旅館,留待下次再來走一轉溫泉之旅吧。
吃了旅館準備的和式早餐(住溫泉旅館最重要就是吃那裡的和式餐點!),就去火車站前的巴士站搭巴士上山,一探下呂的合掌村。
這天藍天白雲,跟昨夜完全變了個樣。
下了車,今次來下呂沒看到太多遊人,暴風雪應該打亂了不少旅客的行程,冬天來日本看雪真的要碰碰運氣。
合掌村附近有個縄文博物館及縄文公園,保有一些關於日本縄文時代的文物。
根據維基:「縄文時代,是日本舊石器時代日本舊石器時代後期,公元前14500年到公元前300年前後的時期,使用縄文式陶器的時代。」
縄文橋的橋頭,擺著一尊作拉弓狀的戰士雕像,因為弓箭是縄文時代「發明」的武器,用來捕獵野獸。照這樣看,下呂的特色其實不只這裡的溫泉,還有豐富的歷史及文化。
這是通往縄文橋的行人路,積雪太厲害,所以也沒有強行通過,就這樣讓縄文歷史封印在橋的另一邊吧。
縄文橋
上了雪妝的縄文橋,很多風景本身已經很漂亮,但換上季節性的妝容,總能夠襯托出另類的細節。
不同焦段是為了拍攝出不同的感覺,例如拍攝建築,通常我都會嘗試跑到老遠找一個視野寬廣的位置,再以長焦段(如105mm左右),將建築物背後的風景壓縮,拍出感覺更緊湊的照片。變焦鏡頭的好處,就是可以讓你隨時改變焦段,這刻用105mm拍完一張,又可以即時扭回廣角拍一張大環境相,瀟灑非常。
離開縄文橋,在一望無際的雪地下獨自往合掌村推進。
一個人在雪地漫步,變得很自然而然。(因為沒車!)
途中的風景也是不可多得,整個下呂溫泉鄉是在雪山的環抱下而建,無論東南西北你都看得到雪山。
要是住在日本,要拍攝自然生態或是森林山景,比起在香港實在不用花太多功夫。
雪地上的小屋,看起來很漂亮,下雪也真的對我們這於活在亞熱帶地區的人來說感覺新鮮,但你也可想像到他們每朝都要鏟雪開路的痛苦,甚至如果公路封閉,就只能變成孤城。
10分鐘左右的路程,終於到達合掌村。
「合掌」這個名稱,是由於其建築的結構,屋頂呈人字型,在外面看起來像雙掌合上,房子就叫「合掌造」,村落就叫「合掌村」。呈人字型的屋頂,是古人用來抵擋寒冬的智慧,既可防止積雪,內部的結構又可以保暖。
溫度計顯示為冰點(攝氏0度),話說從新聞看到西伯利亞冷天的溫度可達攝氏負50度,這支溫度計也負荷不了西伯利亞的冷。
去這麼冷的地方拍攝,行程前也擔心相機隨時「跪低」,原因是電池並不耐寒,所以一般做法是把後備電池放在身上保暖,萬一相機裡的電池罷工,就可以互相替換。但,官方資料指明6D的工作溫度可以到達攝氏零度,而觀乎EOS 6D整個旅程的表現,實屬多慮。
另:值得一提的是,去旅行我們通常都會瘋狂地左影右攝,而單反的電池往往都比無反或DC更耐用,不用擔心因為「缺電」而錯過捕捉美好的景物。
進了合掌村,入了其中一棟開放予公眾參觀的文物館,擺放了一些日本江戶時代 (1603年—1867年)的文物。
一直都很喜歡舊時代的產物,這些在德川幕府解體後,明治維新時期,日本鎖國政策結束後才出現的半日半西式的日用品,在東西文化衝擊下,依附著特殊的魅力。
由於在合掌造的室內,燈光昏暗,這些情況用閃光燈拍攝反而會破壞了現場環境的氣氛 (而且我也沒有帶),拿出閃光燈閃閃閃也絕對不禮貌,身為一個有社會責任的旅人,我會選擇推高ISO來拍,況且6D的ISO表現毋須擔心。
攝影小貼士:如何在昏暗環境準確對焦?
答案:又是器材的幫助啊,任你攝影技術多好,很多相機都有「夜盲」的症狀,在暗光環境下對焦能力大打折扣。EOS 6D 的對焦系統可對應EV-3的環境 (EV-3是指以ISO 100、f/1.4光圈及15秒曝光時間才能準確曝光的黑暗環境),足夠應付有餘。
碗底也雕了花,看到它,就反映了在現代化的工業下,很多產品都缺乏了優雅的細節,畫龍不點睛,總是欠缺那麼一點點。
是香港電影裡面日本人專用的眼鏡!
明治維新期間還推行了「版藉奉還」,即要求那些大名貴族交還領土給天皇,結束了600多年的武士封建制度,亦同時頒佈「廢刀令」,武士文化從此消失,我們就只能隔著玻璃或在漫畫中欣賞這些武士文化。
EF 24-105mm f/3.5-5.6 IS STM的最近對焦距離為0.4m,可以很舒適地在狹窄的合掌造裡拍攝。
合掌造的內部,整座合掌造都是以古代的建築法築成,即是以木工卡榫技術配合麻繩結法,一根釘也不需使用,但無損其堅固耐用的特色。
古人的工具。
古代電影Projector。
取暖用的木頭,他們會將這些燒熱的木頭放置在合掌造的底層客廳,熱空氣會穿透整間屋,使整間合掌造都流通著暖氣,過冬的時候才不致需要冬眠。
走進這裡的合掌村其實沒有一個很好的位置讓你拍攝,所以我決定跑上山找一個可以飽覽整個合掌村的地點。
沒錯,我又跑山了,輕鬆的裝備讓你可以無後顧之憂的跑上跑落,尋找一個理想的拍攝點。
話說,現在的鏡頭鍍膜技術愈來愈誇張,面對太陽時完全不會產生眩光(當然有些人很喜歡這些光暈的「效果」)或紫邊。
說是跑山,其實又是去挑戰根本看不到路的「雪路」,通通都蓋著雪,一不小心踏錯一步就不用回港了。
上山途中,還不夠高。
中途有個歇息亭。
休息完,繼續上路,在雪地上行走真的很累。
始於登上山頂了!為的就是拍攝一張遠景照片,雖然陽光的位置不算理想 (樹的陰影位置落在屋頂上..),但能夠飽覽整個合掌村也算值得。
遊完合掌村,趁還有日光,就在下呂四處踱踱,感受一下在香港難以找到的白色冬日氣氛。
差不多時間,先去JR站打聽一下高山本線的狀況,發現今天始乎有好轉的跡象,買了車飛經美濃太田站再往長野方面進發。
But!世事往往沒有那麼如意,我乘搭的松本線火車,在通往長野的路段因為訊號故障問題,停了在姨捨站整整一個小時,火車又只有零丁幾個乘客,只好又拿出相機自拍 (一個人旅行沒有朋友幫你啊!火車上的乘務員妹妹又在很忙碌的處理火車停駛的問題…)。
只背上一個背囊去旅行雖然比較重,但拖著行李箱實在有太多的不便,特別是主打拍照的旅程,空出雙手拿相機實在是太重要了。
到達長野已經是晚上11點半,到酒店休息準備明天探訪地獄谷雪馬騮!
預告:
發覺長野的猴子跟香港金山郊野公園的猴子的模樣有點分別,這邊的猴子毛長得比較長,擁有碳灰色的毛毛,而且比較大隻;性情方面好像比較溫順,也不會追著遊人拿香蕉吃,總之就是比較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