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攝影發明以後,大部份的攝影,都是用來記錄光影,時間,事實等等的用途,直接而簡單,在多年的重覆演進後,已可以歸納出所謂的攝影術。計有不同焦距,不同光圈控制景深,不同快門記錄速度,時間等等,發展成一套套牢固的手法,亦都是大家現今所學的所謂攝影。

朋友經常和我說,你很多牢騷,意見,其實我這些不是牢騷,而是反省,很多人很享受現有成果,不想改變固有的成績或者方式,所以會有排外的心。如果可以事事反省,退一步來思考,就會發現事實的吊詭處,正正就是要不停同現實交涉,才有跟時代所行走的事實,而不是50年不變的的所謂事實。

攝影經歷了兩大的重要歷程,一是傻瓜機的誕生,一是數碼相機的誕生。。。

在傻瓜機未現世之時,大家的攝影,可能要學習很多的原理,要理解光圈快門等等,但傻瓜機出現後的攝影,原來攝影是很簡單,只要按下一個按鈕,一張不差的相片就會顯現在相紙上。這一個轉變,可謂令到傳統的攝影,來個天翻地覆的震撼,充分挑戰了傳統的攝影理念,一個新的時代,在傻瓜機的出現下誕生了,人們不在需要死板的手法,死板的理論所綑綁。而舊有的利得者,當然會多多理由的排外。

另一個攝影歷程的大翻天是數碼相機的出現,這一次,大家都有目共睹,到現在,還有不少的舊有利得者在進行排外。

攝影去到這一個年代,這一個轉接點,已去到了,每個人也可以輕易拍到相片的階段。大家要思考的是,一張張的相片,如何分辦誰有更高的藝術性呢?大家有沒有發覺,越多朋友拍攝,越多一模樣的相片產生出來,因為大家都是以舊有的所謂攝影術的陰影下拍攝,例如,影人像指定要3,7面,長焦距虛化背景,等等的牢固心底手法。在這樣的重覆理論下拍攝,出來的相片是一模一樣也不足為奇,這些相同的相片,就是所謂的好相片?答案淺而易見……正正就是容易得出的作品,人們才會質疑它藝術性。

自己經常都說,要跳出自己的框框,要跳出自己的圍場就是這個意思。要多D角度思考,以不同的方向進行拍攝,務求跳出要有的圍場。

另一方向要考慮的是…

當大家將攝影當作記錄的工具,自然會影出一模樣的相片,因為手法,眼前的事實也差不多,這就是所謂的直接攝影。要由直接攝影跳出來,反過來利用攝影創作,而不只是當作記錄光影的工具,你或會想出它們的分別,自己也經常警惕自己,不要經常重覆,因為重覆的是匠,創作才是師,當每個人也會拍攝時,自己如何由固有的範疇跳出來?

即是由記錄工具變為創作工具。

如果你感到現有狀況沒有問題,重覆前人也可以,那麼,這一篇的文章,或會令你感到為難,但如果你覺得我說的事實十分認同,即代表你對現有的攝影開始感到不是味兒,你就應該想想,如何利用攝影創作,而不是只利用相機作記錄工具。。。。。

談創作,不是少少的篇幅就可以說得明白,有時還要心神意會,不過去到這裏,還未說出如何創作,這亦是我的難處之一,因為如果大家跟隨我的說法來實行,豈不是又變成一套套的理論?你明不明白其中意思?我只可以說出,作品應是前衛性,有思考空間,獨一的……而不是大家一樣的相片。

大家有時間,可以看看這一本書,邱志傑的書,《攝影之后的攝影》,或會有多少領會。

原文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