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還是用活字印刷技術,技術員正拍體育新聞拼進去。

1942 年九月,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戰爭的消息或傳聞當然會滿天飛,而戰爭新聞對報社來說也是相當重要。當時美國的戰爭情報局 (Office of War Information, OWI),差派了攝影師 Marjory Collins,前往《紐約時報》位於 One Times Square 及 43 街建築內的辦公室。

攝影師拍下了報章印刷的每個步驟,也拍攝了新聞消息從各地傳進來之後,職員如何去整理、編輯、撰稿、排版、印刷等等,一如大家所認識的報業工作,時間非常緊逼,資料也極為龐大,從照片看到混亂處處……

當時主要新聞都圍繞著太平洋戰爭及歐戰情況,也會有其他美國本土的新聞,例如洋基隊的戰況等。而 OWI 這個組織的工作,要就是保護政府信息,也要進行戰爭宣傳等,即是打輿論戰、搶佔戰爭的道德高地之類。而這輯照片,則收集於國會圖書館的存庫,在 75 年的今天,讓我們一窺昔日的另類戰場。

新聞編輯室,編輯會把完成好的稿件送去處理。

在電報室,電報員將從各地來的訊息紀錄下來。

來自美聯社的訊息。

這裏是把來自各地的電報複製,然後送到不同的編輯室

透過油印機分發資枓。

印得超快的情況,但到底是亂到一地都是,抑或純粹印得太快未及處理?

電報解碼人員,處理大量美國境外的消息。

阿根廷、瑞士和墨西哥記者

劇評家 Brooks Atkinson。

新字典與舊字典,用到爛……

無線電操作員正在聆聽軸心國的宣傳廣播,地上的紙條是已經處理過的訊息,並對照是否有新版本。

在無線電報室,他們每日兩次,透過摩斯密碼將新聞發送出去給船隻。

繪圖師正在準備歐戰的地圖,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已經是這裏的僱員。

照片部門,每日從世界各地收集照片加以整理,然後發配出去。

黑房技術員正檢查負片,之後再送去做鋅版處理。

後製照片中。

正在操作「Linotype排字機」,以進行快速的排字工作,

公告有「Style Change」

檯面上一塊塊的排字。

錘擊嵌進處理

正在把 1608 磅重的紙卷,放去印刷機上,一卷可以印出大約 1300 份報紙。

職員為鑄板寫上頁數方便處理。

放進去壓印。

正在印製。

第一版出來之後,要檢查有沒有問題。

印好的就開始一紮紮處理好,再一車車送出去。

休息一下了。

更多照片,可按以下連結瀏覽。

via September 1942 Making the New York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