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頸族」其實是一個居於泰國和緬甸的部落,正式名字為「Kayan」,因在頸項戴上大量銅圈、令頸部看來變長的獨特習俗而被稱為「長頸族」。在上世紀 30 年代,馬戲團在英國很流行,有戲班以「長頸族婦女」作為賣點,邀請她們千里迢迢去到倫敦演出。這輯珍貴的歷史照片,記錄了長頸族婦女在 1935 年到訪倫敦的情景。

根據長頸族的習俗,女性從大約 5 歲起便會戴上疊起約 10cm 高的螺旋形銅圈,每隔兩年便會戴上新的銅圈,直到適婚年齡時,頸上已戴著 21 至 25 個銅圈,可達 30cm 高及 9kg 重。

雖然外界常稱 Kayan 族為「長頸族」,但其實長頸只是錯覺,銅圈的重量會壓迫著鎖骨和胸腔,令鎖骨、胸骨和肩部變形,但實際上頸項並沒有變長。由於長期被限制郁動,頸部肌肉會變得脆弱,如果除下了銅圈,頸部就未必能支持頭部的重量,有斷裂的危險。據講長頸族婦女一生只有三次除銅圈的機會:結婚、生子、死亡。

有人類學家認為,戴上頸圈的習俗是為了減少女性的吸引力,避免被捉到其他部落當奴隸;或者令女性擁有跟傳說中的長頸龍相似的外觀。也有人認為,戴上頸圈能保護頸部,不被野獸咬傷。至於長頸族人自己則說是為了打扮自己、吸引異性。

我們眼中的長頸族很奇怪,但也許長頸族眼中的御林軍都同樣奇怪:

長頸族女性正接受醫生檢查:

更多歷史照片:

相中的長頸族婦女去到倫敦的馬戲團「演出」,明明是傳統文化卻被西方人視為耍雜技,不過這種情況在現今社會仍然存在,泰國有些商人(也有傳媒說是政府)會經營村莊,供遊客觀賞長頸族人,就好比一個「人類動物園」,而長頸族人往往只能取得微薄的報酬。有長頸族女性脫下銅圈以示抗議,她認為自己當初是為了傳統文化而戴上銅圈,不是為了遊客而戴。

如想了解更多長頸族的資料,可瀏覽世界民族基金會網站

延伸閱讀:

日本女攝影師 Yoshida Nagi 拍攝非洲裸體部族,一同裸體以示敬意

國家地理雜誌承認:其封面及標題在 130 年歷史以來都帶有種族主義傳統

via Rare Historical Photos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