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 – 那五味雜陳的國度 (上)
趁著另一位編輯出差越南的時間,整理一篇越南遊記,回味一下。
旅遊跟攝影從來都是最佳的拍擋(旅遊跟美女才是吧),或許是我們香港人習慣了擠迫的生活環境,每當呼吸到國外寬敞的自由空氣便有種洗滌心靈的錯覺感覺,所以旅遊對於香港人來說是最重要的心靈救贖。
要說到旅遊拍攝的意義,各家有各家的想法(就算沒有想法也並無不妥),有的是為了紀念到此一遊登上極樂、有的是為了拍下難得一見的風光明媚、有的是為了輕鬆紀錄一下旅遊的心情點滴。
無論你抱著一個怎樣的心態去拍照,享受旅遊的心情始終如一。
當然,抱著不一樣的心態旅遊或是拍照,拍出來的相片也會截然一同。
(河內 – 胡志明陵寢)
在香港拍照,你會發現所謂的標準鏡頭(換算焦距50mm)不夠好用,只因在香港,人口及大廈的密度實在太高,對於喜歡拍攝街頭的筆者,50mm的角度容納不了太多人和事,35-40mm左右的角度就剛剛好。
這趟旅程,我帶了三台小相機,焦距上分為20mm、32mm及40mm,都是我平常最愛又熟悉的焦段,有時我不愛舉機看著viewfinder構圖(有時是環境不許可啦…),熟悉自己相機跟熟悉鏡頭的焦段變得非常重要。
一般來說,在旅行前的一刻,還未踏出家門時,都還在掙扎說要帶哪台相機,「那台很久沒用了,試試它吧」、「帶多支大光圈啦,就欠那麼一支大光圈!」、「小相機不累贅啦,把它塞進褲袋就可以!」,挑著挑著,就挑了六七台相機,硬塞進背囊,一揹起那20公斤重的背囊,你的理性小天使便會閃現,在你耳邊吹起號角:「只準帶三台!」
就這樣,最後挑了其中的三台,讓它們肩負起拍攝這趟旅程的重任。
(河內 – 文廟/孔廟)
唯一首次出國的,是一支20mm的鏡頭(cosina 20mm f/3.8, pk mount) ,著實驚嘆通過這支鏡頭所看到的超廣世界,有說人的視角大概為50mm的鏡頭左右,拍出來的照片會讓人覺得很自然,毫不突兀,但ultra wide的鏡頭實在非常適合用來拍一些宏偉的建築,才能表現出那份巍然屹立的磅礴氣勢,它以後應該會是我出國必備的鏡頭之一,便宜又大碗。
當我在拍這間孔廟的門口的時候,看見旁邊的人也同樣舉著相機,咀裡嘟嘟嚷嚷的一直一直往後踱步,心裡就暗爽著,真想對他說一句:「同志,辛苦了。」再補一句「構圖尚未成功,同志仍需褪後。」
(文廟內聳立的一座鼓與露宿者)
座立於還劍湖旁邊的孔廟,是旅客必到的地方,河內有很多名勝古跡,通通都需要收費才可進內參觀,越南人對待他們的名勝古蹟的態度應該屬於比較隨便的,遊人可以近距離或觸或碰這些已經有數百年歷史的文物,用掌心感受那份舊時代流傳下來的精神,一磚一瓦都甚具時代意義,再參考貼在一旁的歷史文獻,好比一堂4D歷史課。
越南舊城區跟法國區有很多開放參觀的博物館或是古蹟,包括鎮國寺、河內監獄、戰爭博物館,很多很多,對那些喜受古物,探究一方歷史的旅客來說是不可多得的福地,也絕對是燒菲林的好地方。
(河內 – 歌劇院)
河內曾經為中國的國土,歷史上亦有很多名字,包括最早期被中國統治時的「宋平」及後來李朝開國君主李太祖取名的「昇龍」。
直至1831年,至改名為「河內」。河內這地方中國建築特多,中式味道濃厚,亦因曾經為法國殖民地,中西文化的交融比香港過之而無不及。
走著走著,那一刻你正處身於焚香祭佛的中式廟堂,下一秒你走到新巴洛克風格的巴黎歌劇院面前,毫不別扭。
(河內 – 太多人與車)
觀乎整趟旅程,發現越南人每一刻都在「移動」,無論是步行、踏單車、開電單車的,馬路上容不下一刻平靜,響安聲不絕於耳,交通道上意想不到的繁忙,路上的電單車跟台灣差不多一樣多。
朝早如是,晚黑如是,那麼來去匆促不知是為了什麼,其實同樣的光景在香港的中環每秒如是,也許是旅客的身分讓看事情的眼光變得不一樣。
(河內舊城區的一條大馬路與表演輕鬆過馬路的特技團團員)
河內每一個街頭巷尾都擠著不同的人,豐富的人物故事每秒都在發生,這一秒你舉機拍攝,就代表了你失去了其他好幾十張有趣的照片。所以呀,人生畢竟是充滿了取捨,例如我現在就正正在浪費時間在打遊記,而失去了打winning的機會,魚如熊掌…魚如熊掌呀。(仰天長嘯)是說,有這麼嚴重嗎?
城市的雜亂襯托著都市人忙碌的生活,旅人懶洋洋的步伐,沒有目的的閒晃,越南人往往會給你一個怪異的目光。
還有想請較一下熟悉越南的讀者朋友,在旅途中的我常常遇到自稱是「Student」的美少女,而絕不膽小而是機警心十足的我(是膽小吧),往往在她們「Hi, I am a stud…」dent都沒有吐出來的時候就急步逃走了,所以未有機會了解她們的需要,所以想問問你們知否她們是幹什麼勾當的?
應該是街頭騙案吧…下一句應該會用流利的廣告話說:「你好適合做模特兒,呢張我卡片,我們在度身訂做的模特兒課程,月費3千8…」。
(食肆林立的內街)
越南人好像很喜歡吃法國麵包,即那條又長又硬黃皮白心的麵包,我也很喜歡吃,不過好像芝士在那邊並不流行,都用來夾著肉來吃。
在香港吃到的越南菜在越南好像不常見,也沒有「凍檬」這回事,就好像福建沒有炒飯,西多裡沒有屎一樣,香港的越南餐廳為什麼要欺騙我們消費者?
丫,對了,越南是沒有麥當勞的,越南這個戰區看來是肯德基教授的領土,They are doing it right!
(三個踏單車的少年霸佔了一條車路)
越南咖啡倒是來得貨真價實,那杯從滴滴杯滴漏出來的黑色汁液,以煉奶作加持,香氣四溢,但我不是陳豪,不應該花太多筆墨在咖啡處。
人家說每篇文章都應該有個得體的結尾,所以…:越南,其實是個好地方。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