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旅途 (一) – 台南的旅圖 ‧ 海安路藝術街
藝術背後的故事,往比藝術品本身更吸引。是次來到台南的一條藝術街道─海安路藝術街,為台南居民和遊客喜愛,日間有熱鬧的藝術市集,夜間則是寧靜迷人的設計燈光,但了解後,知道這條街得來不易,她經歷十年荒夕,被人唾棄;她也經歷十年復燃努力,成功打造為今天熱鬧的藝術街。
海安路,在清朝時是相當繁榮的轉運重鎮,質易興盛,舊稱「五條巷」,日治時期的更大力都市化,為台南的商業中心,可惜隨著社會發展,在50年代也開始沒落,河港填為陸地,運河的地位慢慢消逝。
台南政府不捨這條富有不少歷史遺產的百年老街失去,在90年代初,他們不顧居民反對,決意在海安路發展地下街,重鎮海安路聲威。可惜政府估計錯誤,開挖失敗,不斷滲水、造成沿路的房屋倒塌,不少失望的居民也離開了這傷心地。工程延宕了10年,讓海安路變成癈墟,進入了黑暗的10年。
後來到2000年代初經由台南市政府市長許添財上場,決意重建海安路,並規劃為”藝術街”,一群藝術家便主動發聲,於破敗的舊屋上發揮創意。今天,我們來到這裡欣賞著他們的裝置藝術、塗鴉, 感受著濃厚的藝術氣氛。
首先,我們來到於日治時期曾繁榮過的一條老街,富有舊風味老屋的北勢街(現稱: 神農街) 。可幸的是因老屋的複雜產權問題,得以好好保留,今天我們還可以在兩旁的老屋遠可找到清代及日治時期的建築特色。這群老屋,有些是民宅,也有些為藝術創作室,推動本土文創,成為年青人的聚腳點。
充滿畫意的藝術店舖
晚上,寧靜是一種詩意,而不再是寂寥
在日光時可見, 依舊保留著當日為發展而拆卸的歲月痕跡
其實在規劃為”藝術街”時,也有不少反對聲音,居民怕承受不了再次的失望。幸好,政府還是得到信任,後來越來越多藝術工作者和居民的參與,這樣,今天的海安路藝術街便漸漸出現在大家眼前了。在面前的這個就是聞名海安路的「藍晒圖」!
在12月的時候, 還可以看到最後的「藍晒圖」( 原名為「牆的記憶」),知名建築師劉國滄刻意保留了當時因工程所對房屋所造成的斷垣殘壁,以重建過的美好的家為的設計概念。
而「晒圖」實為以前製圖輸出的一種方法,白線繪製「一點透視」的概念和畫出半浮雕的居家擺設,讓家從回憶中復建。
洗手間原貌的想像
可是,到了2014年的3月初,「藍晒圖」已不再了,被塗上白油,只餘下零碎畫面。
不忘的創意藝術
好不容易的海安路,記載著不少回憶。
海安路的語錄:
「我們就是要留下這破敗的街景來諷刺政府」,一位反對的重建的居民,在里民說明會上說。
「我家前面有藝術」,藝術家希望海安路居民,能驕傲地告訴大家。
「這個案子不僅是地景的修復,更是人心的修復」,台南市發展局局李得全的堅持。
十年又十年,海安路的居民見證了絕望和再燃希望,歲月不留痕,一切的不是,最終以洋溢的藝術歡樂擦拭。
嗚謝:台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