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喜歡又輕又細、性能高而且價格怡人的器材,而且我們都明白,攝影器材只是工具,能夠幫到你實現想得到的影像就是好東西。另一方面,在商業角度而言,廠商也希望把器材包裝得更吸引,甚至出現誤導消費者的情況!這是來自攝影師 Tony Northrup 的分享,他曾出版例如《How to Create Stunning Digital Photography》等著作,以上是超過 30 分鐘的英語影片,相當技術性,但揭示了一些大家或許都忽略了的魔鬼細節!很值得一看。

又或者,我們先看結論︰

1) Crop Factor 不單影響焦距,而由於光圈值的定義就是「焦距 / 光圈直徑」,因此 Crop Factor 就會影響光圈值。

2) 但是很多 (無反相機) 廠商,卻沒有依循這個物理公式,以標示出「真正」的光圈值。如影片中舉例「Panasonic 12-35mm f/2.8」,遠攝端實際焦距是 70mm (2X Crop Factor),所以真實光圈值並不是「35mm / 12.5mm = f/2.8」,而是「70mm / 12.5mm = f/5.6」

(在影片裏,攝影師進行了實驗,證明以不同片幅、相同光圈值拍攝會得到不同的散景,調整過後則能得到相應結果)

3) 換言之,不同片幅相機的光圈值並不對等,因為廠商並沒有誠實地把 Crop Factor 計算進去,所以 M4/3 機的 f/1.8,與全片幅的 f/1.8 並不一樣,而據攝影師所述,Sony、Panasonic 及 Olympus 都有誤導消費者。

4) 另外,據攝影師分析,Fujifilm 在 ISO 值上動了手腳,數值 mark 高了,所以相同數值的 ISO,雜訊表現「看起來」比其他品牌好,但實際上感光能力卻是較低。(影片裏也詳述了 Crop Factor 也影響著 ISO 值,因此不同片幅的相機,所謂 ISO 100 其實意義並不相同,對一般消費者來說其實相當混亂)

reality01

例如早前非常搶眼的 Sigma 18-35mm f/1.8 是一支好鏡頭,但事實上,它只是等於全片幅意義下的 f/2.7,換言之,你在 full frame 機上用一支 50mm f/1.8 會拍到比它更模糊的散景。

reality02

上圖是告訴大家,雖然這些「細機」有大光圈、又細部是非常吸引,但在物理上這是一種誤導。

reality03

via ISO1200

 

延伸閱讀:真的因為片幅而影響光圈值嗎?Tony Northrup 實驗的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