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雜訊的真正要訣
2012 年 3 月 11 日
隨著數碼相機科技越來越進步及成熟的情況下,相機之間的優劣評比焦點就落在 ISO 與雜訊控制上,能夠提供極高的ISO,同時又能有效抑制雜訊的話,就會受到更多人的支持。所謂雜訊,即是在畫面出現不規則而粗糙的顆粒或斑點,破壞了照片的清晰度、銳利度及細緻度,減低了作品的畫質,所以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都不喜歡照片出現雜訊,因此總希望能予以抑制。
雜訊的出現有很多原因,但不少人將「ISO = 雜訊」,相信感光度就等同於雜訊度,所以越高ISO就等於越多雜訊,繼而簡化成「低ISO就會得到少雜訊」這個結論,於是在弱光情況下,情願以低ISO拍攝曝光不足的照片再予後製,也不願以高ISO拍攝。雖然ISO跟雜訊有非常直接的關係,但實情又是怎樣呢?
攝影師 Andrew Childress 以 Canon 5D Mark II 做了一個小小的實驗,拍攝出上圖兩張照片。左邊的是用 ISO 6400 拍攝出的照片,而右邊的是以低兩級的 ISO 1600 拍攝後,再以 Lightroom 調高兩級曝光的「偽 ISO6400」照片。明顯看得到,結果是 ISO 6400 的雜訊反而明顯較少。
其實減少雜訊的真正要訣,就是「以相機恰當地曝光」,而並非迷信低ISO就等於少雜訊。當然,雜訊的成因還是相當複雜,而且每部相機的處理方式都不盡相同,所以怎樣做最理想,還是需要更多實驗與知識。
via Phototu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