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攝影師池田宏 52 年來拍攝南極 24 次,譽為「南極先生」更獲台灣頒發獎章
    Mary
    2018 年 10 月 31 日

    現年 84 歲的日本攝影師池田宏在 52 年來曾造訪南極 24 次,拍下不少當地自然生態的照片,並在各國舉辦「愛戀南極系列公益攝影展」,呼籲大家守護南極這片最後淨土,因此有「南極先生」的美譽。日前,台灣周大觀文教基金會向池田宏頒發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表揚他對宣揚環境保育的貢獻。

  • [山崖神秘求婚照事件]報道終宣佈當事人已正式現身,崖下屍體則另有其人
    Mary
    2018 年 10 月 31 日

    攝影師Matt Dippel今個月貼出一張攝於加州 Yosemite 國家公園的照片,希望找到相中那對正在求婚的情侶。一直未能找到他們下落的同時,又有新聞指在山崖下發現一男一女屍體,令不少網民推測那對神秘情侶已命喪黃泉。不過,近日已有報道分別確認了神秘情侶及死者的身份。

  • 韓國興起「拋起小狗拍照」潮流,被網民狠批「罔顧寵物安全換取讚好」
    Mary
    2018 年 10 月 30 日

    早前韓國興起了「拋起小狗拍照」的潮流,就是以藍天作為背景,再舉高手將小狗拋至凌空來拍照,並在分享時加上「#항공샷」(空中照片)、「#하늘샷」(天空照片)標籤。將小狗拋高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動作,小狗可能因為主人不能準確接回而摔在地上,或出現脊骨受損、恐懼等情況。

  • 日本攝影師發起「應援北海道攝影比賽」,募集當地風景照片以助地震災後重建
    Mary
    2018 年 10 月 29 日

    北海道在9月6日發生6.7級地震,造成至少41人死亡、經濟損失近2,000億日圓。ケント白石、山村健兒和谷田洋史三位攝影師發起「北海道應援攝影比賽」,在10月招募在北海道拍攝的風景照片,從中選出優異作品印製成明信片及照片集,再放在網上義賣,將收益用於協助重建北海道。

  • 日本貼紙相機公司 Make Software 宣佈破產,營業額從廿年前高峰期大跌 98%
    Mary
    2018 年 10 月 29 日

    根據《朝日新聞》及《帝国データバンク》報道,日本一家貼紙相機公司「Make Soft」在 10 月 24 日宣佈破產。Make Soft 在1997年的國內營業額高達 1000 億日圓,但自從智能手機興起,營業額開始下跌,至宣佈破產之時只有 22 億,多年來大跌 98%。

  • 情侶山崖求婚照萬人瘋傳仍找不到當事人,一週後卻在崖下發現兩具屍體
    Mary
    2018 年 10 月 26 日

    根據 CBS 報道,美國加州 Yosemite 國家公園的工作人員當地時間星期四,在 Taft Point 山崖下發現一男一女屍體,雖然警方尚未公佈死者的身份,但不少人推測是早前攝影師離遠拍攝求婚照後,一直尋找多時的那對神秘情侶。

  • 打工仔入院傳送吊鹽水照片請病假,上司卻質疑不是本人並要求「拍到樣子」證明
    Mary
    2018 年 10 月 25 日

    自從智能電話普及之後,不少人在向上司請病假時,都會傳送有關照片「以示清白」。近日一名中國網民分享了幾張他和上司的對話截圖,由於內容十分有趣,也讓很多人感到無奈,引來了不少人轉載。網民拍攝了自己插了喉管的手,將照片傳送給上司,想不到對方竟回覆「這不能證明是你的手吧?你的臉呢?」

  • 美國攝影師在內戰頻仍的剛果拍婚照,拍攝「模仿被人用槍指嚇」的畫面引起爭議
    Mary
    2018 年 10 月 25 日

    中非國家剛果近年深受內戰影響,造成大量人命傷亡,聯合國在 2017 年更指在中部開賽省發現至少 80 個亂葬崗,國內混亂慘況可想而知。美國旅行攝影師 John Milton 和太太卻在去年於剛果拍攝了一輯婚照,當中涉及「模仿被武裝份子用槍指著」的畫面,引起網民狠評不尊重當地人。

  • 外地遊客在頤和園爬上古牆拍照弄碎瓦片,引起「公安故意放過外國人」的熱議
    Mary
    2018 年 10 月 24 日

    北京頤和園是清朝的皇家行宮和大型園林,於 1998 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吸引不少遊客前往欣賞古典園林建築和拍照。近日,網上流傳一段影片,可以見到兩名外國遊客在頤和園雲會寺景區內爬上古牆,再由另一同伴拍照。目撃者指自己曾上前勸阻,但對方並沒有理會。

  • 路透社正招聘「中華區首席攝影師」,應徵者須備 5 年管理攝影師團隊經驗
    Mary
    2018 年 10 月 22 日

    路透社北京分部正招聘「中華區首席攝影師」,號稱帶領香港、台灣、中國的攝影師團隊,作出獨立、完整和中立的影像報道。工作範圍包括為中華區的新聞報道提供全面指導、確保整個團隊的安全、與其他新聞工作者合作等,也可能需要在全球各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