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稿〕拍出好照片的幾個關鍵詞
以下是讀者 Ju 的投稿,講述他的攝影心得。
*******************************************
一直有想寫一點關於攝影的經驗分享,也不時有朋友叫投稿,但是都沒能動筆,總覺得很容易會寫成說教式的文章,讓人看了心生厭惡,另外給文章配圖也是件傷腦筋的事。
最近完成了歷時一年的拍攝計劃,零星的有一些回顧,正巧從朋友的facebook上看到Photoblog攝影札記這個網站,細細看了一下,很多理念和我的經驗不謀而合,很是喜歡,藉此機會趁熱打鐵的把一些心得濃縮為一系列關鍵詞與大家分享,希望有所幫助。
1. 看
最早對攝影產生興趣是小時候對家庭相簿的好奇,老爸是如何鬼鬼祟祟的在漆黑的廁所裡把泡在水裏的紙變成相片的?從家庭相簿到畫冊到影展再到flickr上浩瀚的圖片資源,瀏覽不同來源的攝影作品是閒暇時最大的愛好,在不斷的看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會有比較,有思考。
閉門造車肯定是有很大局限的,一個好點子可能正是受到一張照片的啟發而來,有時候看到一張巧妙的照片覺得:咦,這個主意不錯,不過好像可以再改進一下。比如準備拍一個香水瓶,先到網上瀏覽一下人家有什麼好點子是自己沒有想到的,再加以提升,說不定一張靚照就很快誕生了。總之在我看來,廣泛的涉獵不同風格的攝影作品對提升水準是很有幫助的。
2. 模仿
每看到一張攝影作品,或多或少心裡都會有一些與自身的比較吧。「這種照片我也拍得出來嘛。」「這種風格其實也沒有很難的樣子。」「這種後期的方法和我平時用的有什麼差?」每當出現這些想法之後是就此掠過還是進一步的想一下,既然看起來不是那麼難,那我之前的作品裡有類似的嗎?如果沒有,何不模仿這個風格拍幾張看看。
如果拍出來的作品和參照作品果真風格相同,那就印證了最初的想法「這種照片我也拍得出來嘛。」反之則說明這看起來簡單的照片,其中其實還有點小「奧妙」,細細琢磨一下不同之處在哪裡,找出差異之所在的時候則是得到提升之時。不斷的模仿其實有點像是在往書架上填充書籍,當熟練掌握了多種不同風格和技法之後,就能信手拈來。
3. 分析
分析作品和模仿應該算是相輔相成的,特別是在模仿的過程中發現差別的時候,分析就是必不可少的功課。同樣是拍身邊常見的事物,為什麼森山大道的作品有這麼強烈的衝擊力,而我的就很弱?是因為強烈的對比關係嗎?還是因為照片背後流露的觀念。
把兩張照片放在一起,試著找出差別之所在,大師的獨門秘決在反復的比較、分析、嘗試中被解碼也說不定。
4. 多等一下下
愛好攝影的人很多都知道Bresson的The Decisive Moment,也有很多人說:「我運氣不好啦,都沒遇到過這樣的The Decisive Moment。」如果在網上看到一張光影關係很讚的Big Ben的照片,並且也特意到相似的角度去拍,但是最後我的照片看起來還是少了些什麼?那麼回想一下,我在那裡拍的時候前後花了多長時間,有等擋住陽光的那片雲飄走嗎,也許這就是答案。
The Decisive Moment很多時候不是恰巧遇到的,是等來的。找到了一個絕佳的位置,光線也正好,有個人在五十米外似乎正向構圖中一個絕讚的位置慢慢走來,何不多等一下下,說不定The Decisive Moment就在5分鐘後。
5. 器材
這真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關鍵詞。攝影札記上也有談論過多次了,我再廢話下去恐怕會讓人厭煩。我常用4部相機,不要覺得數量「驚人」,總共加起來的價值還抵不上一個高檔鏡頭。一直記得在某一個攝影論壇上看過的一句話:不管是牛頭(高檔鏡頭的暱稱)還是狗頭(所謂的低檔鏡頭),最重要的是相機後面的這個頭。
作者:Ju
旅居歐洲,受父親影響學習攝影,喜歡嘗試各種不同風格和題材
個人主頁 drifotor.wordpress.com
中文網路相簿 may17.yupoo.com
(所配攝影作品均出自於一部10年前的老式膠片自動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