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友揭示婚攝的 11 個秘密,分析新手如何扮「大師」!?
(cropped image from Mike Baird)
不只是港澳台,技藝不精卻摸魚混婚攝的人,基本上歐美亞洲都有。人一多就自然良莠不齊,有些拼命壓價頂爛市,有些則自己哄抬身價,製造泡沫賺快錢。雖然網上不少所謂「婚攝中伏 / 中雷」,是源於貪便宜或不小心,但近年亦有「高價中伏」,收了大師級的價錢,水準卻感覺業餘。
當然美感這回事還是有一定主觀成份,部份個案頗為爭議,不過,消費者在選擇婚攝時,還是需要再精明一點。有台灣網友 photowedding (拍照工人) 在 PTT 上分享了 11 個「婚攝們不能說的秘密」,在攝影圈中引起了話題!
當中有一些可能大家都知道了,例如相機要加手把、插大大支閃光燈、帶著誇張的腳架器材,就算收費高昂也覺物有所值;又或是請來廉價跑腿助手,充撐團隊;又或故意拖延交相時間,以顯得很忙很厲害之類;特地抬價製造大師感覺;又或其實拍得不好、燈光控制不佳,就用誇張調色、HDR 或黑白照混過去等等。
(原文截圖)
有其他網友批評,這個清單或許有點一竹竿打一船人,「地圖炮」可能誤傷其他真正有心的婚攝,當中有幾點值得去看看︰
1)「和同業互相拉抬身價」
這是有點模糊的,畢竟很多具真材實料的攝影師,本身的確是人緣好又謙恭有禮的,而且他們按自己的美學修養與經驗,去稱讚其他攝影師,本身就是口碑的一種。對於新人來說,要分辨誰是客套或互相抬舉,抑或是真心推薦,這實在不是容易。
2)「婚禮作品只放精華,看起來超有fu」但「精華和交件差這麼多」
如果是談到婚禮攝影的話,的確要跟婚紗攝影分開來計,前者主要是紀錄,後者主要是氛圍美感。如果婚禮紀錄到感動的、美麗的畫面當然好,但始終也視乎婚禮本身的實況,和現場的複雜環境,似乎新人也應該要調整合理期望。(又或攝影師應該教育客戶?)
3)「推薦文超多,但有的好像缺少一些感情」
付錢給所謂「打手」推薦文,這種現象自有傳播媒體開始就有,報紙雜誌電視網站都有,所以結論都是看實際作品,看熟人的口碑,又或細心觀察攝影師的態度表現吧。畢竟今時今日的婚攝市場,依然沒有全面而統一的評級與監察系統。
(image credit: Asian Development Bank)
其他清單仔細內容,大家可按此到 PTT 原文瀏覽。
延伸閱讀︰避免光顧冒牌婚禮攝影師的 10 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