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十一是香港本土一位非常活躍的攝影師,專長拍攝人像,他形容人像攝影為「攝影師與被攝者之間的鬥爭」,攝影師的風格太強,拍不出被攝者的性格;被攝者性格太強,攝影師無論怎樣拍,她/他的表情姿勢始終如一。

故曰人像攝影是一場「鬥爭」,他希望他作為攝影師,永遠都「贏」一丁點,一丁點就好。

繼之前的個人攝影展《沉澱》後,今次他為大家帶來名為《浮躁》的攝影相展。

今回《浮躁》的所有作品,均以寶麗來或富士的Packfilm拍攝,展出的作品是他從2009年至最近所拍攝的,小編有幸造訪,跟他談一下他對於攝影及即影即有文化兩者之間有什麼看法。

攝影與「即食文化」

談寶麗來或即影即有近年的興起,不得不扯談上數碼相機,數碼相機使用方便,只要你的數碼相機「有電」,一天裡打爆一張16gb的卡對現代人來說絕對毫無難度。

而當然,拍很多很多照片,就本身意義來說絕對沒有問題,從拍照得到真實的愉悅感覺也算是心靈治療的一種。

而問題是,當中的大多數人狂按快門的背後心態是「回家開lightroom執一執,總有一兩張是拍得不錯的。」

抱著這種心態拍攝,在沒有既定理念的情況下,攝影者按下快門只是空洞的機械性動作,對於「攝影」本身來說,是毫無價值跟靈魂的所在。

司馬十一:「影像的價值取決於攝影師的理念和拍攝前的構思,所以這是攝影,而不是拍照。」

司馬十一:「我什麼器材也用,小至110,大至8X10,改變片幅於我來說,只是改變了我看事實的方法,而且用自己不熟悉的器材去表達一些熟悉的被攝物,會帶出一種強大的衝擊。」

在大片幅的領域裡,司馬十一亦有自己的一套想法:「相比起其他片幅相機的機動性來說,使用大片幅拍攝,猶如在歷史流動的長河裡,斬下一個斷層,凝固住一個瞬間,這非常重要的「決定性瞬間」,需要很高的技術含量。」

相比起即影即有,相機本身操控容易,獲得影像的方法又是如斯方便,造就了一股「玩」即影即有的熱潮,他們沒有灌入自己的想法,只是買一盒即影即有,拍完就算。

抱著「玩」的心態當然可以,但,拍不出好的照片不是器材的錯,「方便」不應該是拍出爛照片的藉口。

只要認真攝影,用即影即有這種「即食」既器材,也可以拍出深層次一點的好照片。

關於《浮躁》相展的二三事

司馬十一今回相展主均以Packfilm拍攝,Packfilm面世至今已有差不多50年的歷史,Packfilm於1963年面世,它的誕生有著特殊的歷史任務,就是為了東京奧運會的外電能夠極快速的以圖像趕印號外,這就是Packfilm的由來。

圖為Speed Magny,記者在東京奧運會所使用的相機,上面可以安上一台Nikon F ,下面的是可以使用Packfilm相紙的Packfilm背。

司馬十一:「Packfilm表現了一種快速的精神,這一刻拍攝一個靜止的影像,下一秒即時傳播開去。」

關於《浮躁》的《浮》

「浮」是指一種不靜止、不安定的狀態。

明年2013,Packfilm將面世50週年,最近Packfilm的潮流再度起動,很多年輕人覺得這種即時顯影即時分享的相紙很有趣,紛紛加入「玩」Packfilm的行列,亦引申到寶麗來文化的復生。

馬司十一:「即影即有其實一直存在,在數碼年代開始被忽略,近年重新炙熱其實是再度被肯定。」

關於《浮躁》的《躁》

司馬十一:「當然不是因為我躁。」

「躁」字有4個口,代表現代社會資訊發達,太多訊息在不同的媒體間流動,要消化這龐大的訊息災難,囫圇吞棗是無可避免的現代行為,面對如繁星的一手二手資料,大家都急於表達自己的意見。

遊走於理念之間

司馬十一:「即食年代,甚麼都要快,所以忘記了思考,我只是用Packfilm這個媒介,一個快捷的方法去喚起大家的思考。」

司馬十一常常提到攝影師要先有自己的攝影理念及思維方法去表現自己獨有的一套思想,然後才去選擇一種工具去帶出這個想法。

採用Packfilm而不是8×10菲林或是其他的片幅,是想透過這種快捷且即食的工具,將傳統攝影的一些理念,及自己的一些壓抑想法,用另一種方法表達,告訴大家即影即有這種「潮流文化」其實可以很「認真」的。

司馬十一亦希望透過《浮躁》這個展覽,能夠把「潮流文化」及「傳統攝影意識」兩種界別碰上,讓「潮流」及「傳統」作更親密的接觸。

日期:30/7/2012 – 10/09/2012
時間:13:00 – 20:00
地點:POLAB,灣仔皇后大道東 75 號 1 樓 (金鐘站 F 出口,太古廣場第三座出口)

展覽期間將會舉辦司馬十一攝影講座及一系列關於 Packfilm(撕拉片)活動,詳情請緊貼 Polab facebook fanpage。
https://www.facebook.com/PolabInstantCameraWorkshop

如有任何疑問,可致電至
聯絡電話:2885 8036
或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