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攝影師的 10 個經驗之談與心得
在拍攝的過程裏,你有甚麼經驗是很適用於你自己?有甚麼技巧與方式,最方便你的拍攝?來自 Photoventure 的分享,以下 10 點可說是經驗之談,你喜歡參考或認同哪一個呢?
1) 微調 ISO 並非必要
現在不少相機,都可以讓用家以 1/3 或 1/2 級來微調 ISO,就像調節光圈與快門速度一樣。但是在需要迅速調整設定、爭取時間的場合,其實這不是必要的,改回一級一級的調整設定會比較快。(如果真的要很快,Auto ISO 也是不少人的選項)
2) 一字記之曰︰3
「3」這個數字,在攝影來說原來很有意思?包括構圖時使用 3 個元素來平衡畫面、3 種色彩來構成影像等,都比起偶數如 2、4 來得有趣;另外就是拍攝時連拍 3 張,讓自己有後備選擇也不錯;用 3 張來「包圍構圖」,廣角、中距、近攝也是常見的拍攝角度,甚至是拍片時常用的流程,讓你剪接時有更多選擇。
3) 濾鏡盡量貼近鏡頭
濾鏡不是消耗品,可以買貴一點也不怕。使用方片濾鏡的時候,要留意確保濾鏡盡可能貼近鏡頭,否則或會出現內反射,影響畫面,尤其是 ND 減光鏡。其次是注意在使用超廣角鏡頭時,有可能把濾鏡架也攝進去,坊間有一些配件可作調整,使用前應先留意。
4) 在晚上拍照不用保護濾鏡
在晚上拍照時,如果鏡頭上仍有濾鏡例如 UV filter,則有可能讓燈光之類製造了鬼影、耀光等,如果想保護的話,使用遮光罩更好,同時可以擋走其他方向散過來的耀光。
5) 長曝拍攝時,遮擋取景器
當你使用 ND 減光鏡作長時間曝光時,別忘記同時蓋著 DSLR 的取景器,因為光線是有可能穿過取景器來影響曝光。有些相機會提供內置的遮蓋,又或自行用布之類蓋著亦可。
6) 使用更準確的機身直方圖 (histogram)
據指一般相機所展示的直方圖 (例如回放照片時),是基於 JPG 檔來計算出來,但 RAW 檔可以拍到的動態範圍,其實比起 JPG 高,暗位和高光位依然有保留訊息。如果你想要更準確的資料,可以把 Picture Style 轉到低對比選項,例如 Neutral 或 Flat 的設定,則會較忠實呈現相機可以拍攝到的極限。
7) 拍攝較需要更廣角 / 寬闊的構圖
如果你打算為照片進行鏡頭校正之類,則最好拍得較需要構圖更廣角 / 寬闊一點,因為當你修正照片時,很常會導致照片剪裁,尤其在修正廣角照片的影像扭曲,預留更多空間總會較好。
8) 後製暗角暈影較方便
套用鏡頭校正、移除色差與減少暈映,是不少人修圖的基本流程,不過亦有很多人喜歡暗角,因為可以讓中央影像更突出,例如某些人像攝影就特別適用。可以考慮的是依然進行減少暈映,在完成照片剪裁後才人工加入暗角,避免因剪裁照片而導致不平均暗角。
9) 若需變焦構圖,則使用 AI Servo AF / AF-C
據指現時大多數變焦鏡頭,在變焦時並不會固定對焦點,即是當你 zoom 近來對焦,再 zoom 遠來構圖,就有可能得到不清晰的照片。使用 AI Servo AF / AF-C 對焦模式,就可以讓相機自動調整對焦,即使改變焦距都保持準確對焦。
10) 停用對比度改善工具
不少相機內置改善對比度的功能,例如 Canon 的 ALO 或是 Nikon 的 D-Lighting,可以改善暗位細節。但是當你想完全自行控制曝光與亮度時,則應停用此功能,自行用包圍曝光、HDR之類,來解決光差太大的問題。
Source: 10 pro photography tips that only come with exper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