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blog 遠征世界的盡頭] 厄瓜多爾(1)- 令人窒息的國度
位於赤道的厄瓜多爾,徹底地顛覆了一般人的常識:
這裡有數十座終年積雪的雪山;
在赤道旁的大城市日間氣溫和香港的冬天差不多;
這裡盛產玫瑰,卻又同時盛產半隻手臂粗的超巨型熱帶香蕉;
而北極沒有的企鵝,這個位於赤道的國家卻有。
厄瓜多爾就是這樣的一個國家。由於地勢起伏巨大,這個面積比越南還少的國家,幾乎有齊了大部份南美國家有的地形及風光,由熱帶雨林到如蘇格蘭高原般的金黃色高地,總會令旅行者有著連綿不絕的驚喜。
說厄國令人窒息,除了是因為風景美得令人窒息之外,另有一種很實在的窒息,在首都基多下飛機時就立即感覺得到。
就是高海拔了。基多到底有多高呢?香港的太平山高554米,基多高2800米,即是5座太平山疊起來的高度。一般在海平面附近生活的人,來到這個高度會怎樣呢?很容易會有高原反應。嚴重的更會有高山症。
出發前兩周開始,筆者已每天吃預防高山反應的紅景天,雖然沒有高山症狀況出現,但在這座全世界第二高的首都,走上樓梯時你還是會不停地氣喘。偏偏這座城市就有大量在山坡及樓梯頂的絕美風景,要攝影愛好者付出精神、體力、耐力、勇氣才拍攝得到。
第一個考驗就是國家大教堂(Basilica del Voto Nacional),這座教堂本身位於超斜的山坡上,單看那個陣勢,要每星期到教堂敬拜主本身就需要無比決心。
而神在這裡安排了多一重考驗給各位攝影愛好者——你只需付兩美元,你就可以接受登塔試煉——爬上十層樓高的觀景台,拍攝絕佳的基多城風景了!
教堂內貌:
國家大教堂建於1926年,是一座哥德式教堂,總共花了數十年才建成。
光明會標誌?
玻璃畫
EOS 6D的高ISO表現不錯,在教堂內無法落腳架仍可拍出清晰細膩作品(當然筆者的手也有練過!)
在氧氣不足下拿著一堆鏡頭和單反登高絕不好玩,筆者在出發前花了很長時間和其他編輯商量該帶什麼器材,最後決定拿6D以及3枝比較輕身f/4L鏡頭,幸好出發前考慮清楚,否則登上這天國的階梯後果真是不堪設想。
上到觀景台,這應該是筆者對南美的第一印象了——基多位於一座V字型山谷之中,兩旁是延綿不絕向上伸延的平房,形成世上少有獨一無二的景觀,放眼都是白色房子實在太壯觀了!
到訪時間尚早,只有筆者一個人在觀景台,筆者拍了數張後正欲離去時,突然一名不個從哪裡冒出的神職人員拉著筆者,指指我身後上了鎖的門說:「少年你太年輕了,你以為這麼快就到頂了嗎?其實你只上了一半。」嘩,這不是RPG遊戲的情節嗎?我不就是被選中了的勇者?
亂說的其實我聽不懂西班牙文,但我還是跟他的指示來到了一個奇異的地方,迎接Final Boss。
這是我看過最斜的樓梯,單是看也倒抽十口涼氣了。但一想到坐了30個小時飛機過來你還在怕什麼!?衝。呀。
於是我看過最斜的樓梯變成了我爬過最斜的樓梯,風景是這樣的,比觀景台更壯觀,更同時可以看到教堂的鐘樓。
山坡上的房子就像把教堂包圍起來。
爬完教堂,就來爬另一座山了。麵包山(El Panecillo)是基多主要地標,基本上從舊城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海拔183米,有盤山公路通向山頂。
頂上有一座大型基多女神石雕像,被譽為基多人民爭取獨立自由的象徵。這裡比國家大教堂更高,可以俯視全城,由遠處的頂上滿佈白雪的皮欽查火山,到基多市區塔樓、尖頂建築同附近丘陵、山峰等等都盡收眼底。
所有旅遊指南都說上山的路危險,最好以的士來回,但這座山的風景可絕對不會讓你失望的。
由於基多地勢高,這裡甚至可以看到雲層在城市之下的奇特景觀,是名乎其實的天空之城。
鳥瞰了城市,就到舊城區逛逛了
基多原本是古老的印第安人城市,1533年為西班牙殖民者侵占。印第安人的長矛和弓箭始終敵不過擁有絕對科技優勢、擁有槍炮的西班牙人。現有的基多城是建在舊基多城的廢墟之上。在西班牙的新大陸領土中,今天的秘魯首都利馬是其行政中心,而基多則以它無數的大小教堂和修道院成了一個宗教中心。
城內有很多漂亮的廣場、建築和紀念碑,每處都有近四、五百年歷史,大多都經歷過無數的地震和幾百年來的磨損,但這裡仍有拉丁美洲保存得最好、變化最少的古建築群。197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將整個基多舊城區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而基多市政府亦花了大量人力物力去修複舊城內的種種建築。
基多是以典型的西班牙城市作規劃,特色是城市以主廣場為中心擴建開去,這種建城方式在南美十分常見。
舊城內景點
La Ronda
位於舊城區一條很有波希米亞風情的橫街,大概長500米。兩邊有不少咖啡店、餐廳和特色商店,大概半小時就逛完了,要拍攝夜景的話是個不錯的選擇。路上的人不斷叫我「Chino」,看來不單是中國人,亞洲人在這裡也十分罕見。
耶穌會教堂(La Compania de Jesus)
內裡金壁輝煌的大教堂,裡面總共用了七噸金分去進行裝飾,貼滿了天花、牆身、祭壇。被基多人形容為全國最漂亮的教堂。教堂建於1605年,總共花了163年才建成。但由於內裡不準拍照,筆者只拍下了教堂外貌和上面精細的雕刻。
前哥倫布藝術館(Casa del Alabado)
這座博物館主要是看西班牙來到美洲大陸時,當地原住民所製作的藝術品。藝術品的題材廣泛,由日常生活、祭祀、社會結構、階級到動物、神靈等都包羅萬有。
當中的故事,有助你對接下來的南美之旅有更好理解。例如古代美洲人相信血是力量的泉源,因此人類需要不段透過戰爭來推動宇宙萬物的運作,館內就有數個和戰爭有關的雕塑。
這個有近2000多年歷史的神像被原住民當作是創造天地萬物的神,共有6張臉。但感覺好像在哪套卡通中看過這張臉⋯
Museo Guayasamin
和畢加索齊名的抽象派畫家,本身亦是畢加索的朋友,以一系列以手為題材的畫作而聞名。他本身是印地安人,長久以來感受到印地安人所受到的迫壓和苦難,於是以畫作去作無聲的抗爭。博物館是已故Guayasamin的豪宅舊居。
說到在藝術館,有一段小插曲:
一進入藝術館,門口職員一見到我就問”Why come to this place?” 我嚇了一下再心想,我看上去就是藝術家,來藝術館根本很合情理。於是我有點生氣地反問 “Why come??”
他一見到我反問,於是又加倍肉緊好地說”Why come!?” 厄瓜多爾人笑容不多,加上他狀甚肉緊,看上去有點惡。
“Why come to this place?” 我開始認真想了幾秒,如果他不是問我本身都無文化為什麼還要來藝術館,那到底他要問什麼?問我一個亞洲人為何會來?問我為什麼在收館前5分鐘才衝進來阻他收工?問我是否來涼冷氣?
他見我臉上帶點迷惘加憤怒,之後再用很慢的語調,每個音再講一次:
“Well – ru – cum to this place, welcome!”
好奇特的歡迎用語,好濃厚的西班牙口音。Thank you very muc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位讀者在fb的問候我都收到了,謝謝你們的提醒。下一篇,我會帶大家到印地安人市集去找降頭娃娃和水晶骷髗頭 🙂
*另外也提一提,由於今趟旅程都希望讓所有讀者有親歷其境的體驗,所以我會於Facebook Fanpage上的相簿作最新update!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