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新相機對不少人來說都是興奮的事,可是預算有限,當然不能每次有新款相機推出時都購買。在這情況下,分清楚自己是「想要」還是「需要」就顯得很重要了。攝影師 Alex Cooke 建議,在購買新相機之前,不妨先問問自己以下這 7 條問題。
物之哀基本上是日本美學的重心。這個哀並非哀傷,而是「人的各種情感」。領會到世間萬物的千姿百態,把這些細微的情緒和無名感傷放到心裹來體會,這種人在宇宙間的感觸,便是物哀。藝術以外,物哀美學也在生活、歷史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只有明瞭日本人對物哀「美」的理解,才可以透徹地打開日系的大門。
以攝影為其事業的LeungMo,是一名攝影「發燒友」。最近,她為一間本地藥廠拍攝刊物《信紙》的封面,主題正是「發燒」。這次Photoblog.hk專程訪問LeungMo,跟她探討如何保持攝影的熱誠,解讀甚麼是真正的「發燒」。
攝影在藝術市場上的受歡迎程度不斷增長,第一幅價值 100 萬美元的攝影作品:Richard Prince 的《Untitled (cowboy)》在 2005 年以 124.8 萬美元成交。自此,「蘇富比」和「佳士得」兩大拍賣行不斷互相競爭「最昂貴照片」的名銜,推高攝影作品的價格。
相信不少人在買了新相機之後,都會流露像是迎接新生命般的喜悅:小心翼翼地拆開包裝、在社交媒體上貼相告知全世界、一有時間就帶著外出拍攝…… 可是,家中的舊相機又可以怎樣處理呢?通常舊相機的下場都是以下幾種類…
去年,我們介紹過荷蘭警方的「警鷹」計劃,將美國鷹訓練成懂得擊落航拍機的幫手,用於打擊恐怖分子和預防潛在事故。不過,最近有報道指,荷蘭警方決定了中止該計劃。荷蘭是第一個試驗以警鷹來擊落航拍機的國家,不過這計劃由起了很大爭議,計劃中止後,警方會將警鷹送到動物中心。
幾個月前某媒體發佈了一輯以手機在地下鐵拍攝的 [街頭紀實作品],隨即惹來某攝影師質疑該作品抄襲,事關該名攝影師早年亦曾發佈過一系列以 [同樣手法拍攝的地鐵街拍]。然而有關質疑卻惹來反彈,不少人認為有關主題及手法既非該攝影師獨創,也非其專屬,指控未免太霸道。
「他們來了又來,拍攝相同的景色、相同的甫士、相同的構圖」站在西環海濱,意籍攝影師 Pierfrancesco Celada 如此說道。準確來說他所處的地點是名為「西區公眾貨物裝卸區」的地方,但如此形容可能難以勾起印象;換個講法叫做「西環碼頭」、「西環天空之鏡」,又或者英文「Instagram Pier」,腦海卻能立即浮現畫面,因為有太多人在這裏拍攝過相同的影像,在社交網絡隨便搜尋都能看到。
「西環碼頭」本名為「西區公眾貨物裝卸區」,位於香港島石塘咀干諾道西與山道之交匯處以西的海旁。意籍攝影師 Pierfrancesco Celada 在 2016 年 11 月開設了一個名為「insta_pier」的 Instagram 帳號,幾乎每天都會紀錄一個個來到西環碼頭的市民。
在我剛開始用底片拍攝的時候,經常吸引到我注意的是平價的民用負片,而底片大廠富士最有名的便宜負片就必數到Fujicolor的C200和Superia X-TRA 400;這兩款底片都陪伴過還處於底片新手時期的我,儘管嘗過專業底片的口感過後現在也沒有常用她們,但她們就是有個這樣特殊的地位:便宜卻又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