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oug Mills 自 2002 年為《紐約時報》擔任駐華府攝影記者,過去四年替這位前美國總統拍過成千上萬的相片。隨著新一屆管治團隊上任,在訪問中反映他在工作角色上所面對的壓力與焦慮。以下是 Times Insider 專欄中訪問他回顧這四年經歷的一連串問與答內容。

如果有人自稱是家畜攝影師,會否覺得奇怪?有風景、人像、婚禮、寵物可拍,偏要拍家畜。這個稱呼其實是來自日本女攝影瀧見明花里的個人經歷,結果轉化成今天的獨特攝影身份。她希望將日文客氣話變成世界通用語言,那就是飯前一句「いただきます(itadakimasu)」,意指「我收下了」。

目前美國國會處於緊急侵狀態,已部署多達 6,200 位國民警衛軍,有需要時可最動員最多 15,000人。由於不是所有駐守人員都在執勤,所以出現了很多閒著無聊要找事消磨時間的景像,和印像中荷槍實彈執勤的緊張狀態有很大落差。見得到最多的情況,反而是警衛軍席地而睡的場面。

其實,就算沒有目前肺炎威脅,在地球其他角落仍然充滿著各式各樣的致命疾病,原因是一些發展中國家,與野生自然環境相鄰,與中國大陸一樣有獵食野生動物的習慣,從而受到人畜共通傳染病(zoonosis) 的威脅。

距離香港反修例運動開始至今已超過一周年,去年 11 月警方試圖強行進入中大,引發中大保衛戰,攻防戰發生 4 天後雙方撒離,作為校友兼前線記者的 Rocky Sum 事後回到中大校園,以鏡頭拍下校內景況,並出版成攝影集《GEN CMD Z》,是學生、市民曾經攜手保護校園的一個重要記錄。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廣島與長崎分別遭到美軍原子彈爆炸攻擊,本年適逢原爆 75 周年,德州大學學生收集了當年 23 位攝影師拍攝的記實照片,出版成新書《Flash of Light, Wall of Fire》,望增加民眾,尤其美國人士對這個歷史的理解。

2020 年度「普立茲獎 Pulitzer Prize」的「特寫攝影獎」由《美聯社》記者 Channi Anand、Mukhtar Khan 及 Dar Yasin 共同獲得,記錄了備受印巴領土爭議的查謨和克什米爾(Kashmir)被印度取消自治權後的當地實況。

「普立茲獎 Pulitzer Prize」已在網上公佈 2020 年度得獎名單,「現場新聞攝影獎」(Breaking News Photography)由路透社(Reuters)攝影師團隊獲得。得獎作品系列以香港反送中運動為主題,以照片呈現港人在抗爭中的堅持、衝突景況、警方濫暴等。

The Military Visual Awards 自 2018 年成立,是向公眾開放的免費比賽,旨於表揚一年間拍攝所得的最佳軍事影像。2019 年的比賽首次接受美國以外的攝影師提交照片及影片作品,該比賽近日已公佈 2019 比賽的年度大獎及 12 個獨立類別得獎者。

香港反修例運動引發連場抗爭,有人受傷流血,亦有生命殞落。在香港出生的記實攝影師林亦非,穿梭於抗爭與衝突現場以照片記錄港人守護我城的每個畫面,製作成攝影集《Woh Yuhng》(和勇),Photoblog 找來林亦非進行個人訪談,了解他製作這本照片集時的心路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