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三代單反鏡頭接環系統 A-mount 悄然淡出相機舞台 (1985- 2021)
根據 Sony Alpha Rumors 的報導,Sony 已經靜悄悄地將 A-mount (亦稱 Alpha Mount) 的 DSLR 從官網下架,意味著 Sony 應該不會為 DSLR 再出新產品。Sony 最近期的 A-mount DSLR 已經是 2016 年發表的 A99 II,直至2020年,也只餘 LA-EA5 將 A-mount 轉到 E-mount 的接環。今次 A-mount 淡出,可謂標誌著一個年代的終結。
回顧過去 A-mount 的發展歷程,可追朔到 1985 年的 Minolta Dynax / Alpha 菲林單鏡反光相機系統。當年 Minolta 為發展 AF系統,全面停產手動對焦的 MD-mount 單反,曾經為 Minolta 拿去美國市場半壁江山,連後來Canon 於 1987年推出的 EOS 系統也用類似手法,將手動的 FD-mount 一口氣淘汰。而主流的單反相機,就只有 Nikon 的 F-mount、Pentax 的 PK-mount 在保持設計不變的情況下支持 AF。較冷門又能支援 AF 的 Contax / Yashica CY-mount 則去到2000年左右就退出舞台。
A-mount 本來為 Minolta 帶來一片光明景像,無奈卻在一場專利技術戰上損失慘重。當年 Minolta 及另外幾家公司與 Honeywell 簽訂了專利應用協議,在自動對焦系統上需要使用 Honeywell 開發的組件,但在 Minolta 開發相機的過程中,卻發現 Honeywell 的技術表現不乎預期,遂自行開發一套更合要求的 AF 系統。不料這行動卻中了地雷,Honeywell 認為 Minolta 開發的 AF 技術有侵權之嫌,在 1992 年提出侵權訴訟。經過漫長官司後,最終達成和解,Minolta 需要向 Honeywell 付 1億2750 萬美元和解金,以避免進一步支付訟費及產品完全被禁制在美國銷售。
這個致命的財務打擊,令 Minolta 面對另外兩個對手 Canon 及 Nikon 失去競爭優勢。直至 2003 年,Konica 與 Minolta 合拼成 Konica Minolta,兩間業務相近的公司希望可以互補優勢下帶來轉機。但結果發展不似預期,至2006 年,Konica Minolta 未能在數碼相機業務嘗到甜頭,決定退出市場,而 DSLR 技術則由 Sony 承接,並於 2006 年推出了首部 A-mount DSLR A100。但能夠震撼市場的產品,還要待到 2008 年全片幅 A900 的出現,才終於可以和 Canon 及 Nikon 兩大龍頭一較高下。
Sony 發展 DSLR 的策略,主要是保持 Minolta 用戶的忠誠度,另一方面利用與 ZEISS 蔡司鏡頭的合作優勢,獨家推出具 AF 功能的 ZA 系列鏡頭 (其他接口只可手動對焦),希望可以吸引攝影新手加入 A-mount 陣營。奈何這是一場逆水戰,鏡頭發展除了首批蔡司鏡引人注目外,新鏡頭發展緩慢;還有頻密開發新機體及嘗試相對平價策略競爭,但似乎未能帶來強烈的購買欲。所以當年常提及 DSLR市場所謂的「C / N / S」三足鼎立之勢,形勢並不平衡,Sony 那隻「足」實際是苦撐狀態。
待至 2010 年,Sony 推出 E-mount 無反光鏡可換鏡頭相機後帶來了新出路,而且越戰越勇,目前更成為無反市場領導者。但這也產生了很明顯的問題,如果 E-mount 前景大好,那 A-mount 還有保留的價值嗎?時至今日終於有了答案。當一個系統 5 年都沒有新產品推出,訊息已經非常明確,是時候放手了,何況這局面是 Sony 自己造成的。
A-mount 由 1985 – 2021 年這 36 年間,真正發揮影響力的日子其實是菲林相機年代。而 Sony 承接其技術的最大意義,主要是接收了 Minolta 年代的用戶群,以及爭取時間建立其品牌在可換鏡頭相機系統的市場地位。當然這個代價也非常昂貴,相當於做了一場市場實驗,去驗證 DSLR 和無反相機之間誰會跑出,而 Sony 也惟有跟著市場趨勢去做決定,犧牲在所難免。
其實 A-mount 淡出,也代表著一個年代的終結,意味著另外兩大品牌的 Canon EOS 及 Nikon F-mount 的 DLSR 系統也差不多進入倒數階段。而事實上,各品牌的鏡頭接口應用均超過30年,技術專利已過期,死守系統也不會創造太多利益。有趣的是,現在看著 Canon 和 Nikon 要倒過來追趕無反相機的市場,如果當初兩家公司早點開發無反系統,或可能避過今天有點狼狽的局面。市場上已有 Kodak 和 Nokia 這些一代龍頭企業衰落的先例,都是戀棧舊技術之過。可見前瞻性對企業的生存能力,永遠都應放在首位。
延伸延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