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每天在道路行走,平均每日有420萬人次乘搭;累積大批忠實「巴粉」。這份對巴士的熱衷與執迷,屈指一算已存在逾30年。第一代巴士迷羅先生細數歷代巴迷文化之演變。歷盡巴迷、巴膠到巴敗的變奏,老前輩不禁提醒初衷,強調巴士迷要懂得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吳華(Benny)花了過去兩年時間,拍攝50位老人家,最少80,最高101歲,來自不同的職業背景,卻全都過着快樂人生。Benny把相片輯成影集《80+ 快樂是……》,於今年書展推出。此外,Benny亦會在周日(7月22日)下午於1/F亮光出版社攤位(1B-A16)與讀者傾談。
朱國明原來也是觀塘職訓的學生,第18屆畢業,機緣巧合下,自1989年成為攝影系導師,「我的身份比較特別,又是老師,又是學生。」觀塘職訓結束後又成立明室工作室教導攝影,幾乎把半生都投入在攝影和教學工作上。
每當晴空高掛之時,一種屬於屋邨的日常畫面就最常出現,這是俗稱「萬國旗」的晾曬文化。「萬國旗」以多種形態出現,有時在遊樂場上,有時在大廈的公共欄河之中,當中以懸掛在半空的晾衫竹最有親切感。
楊文蔚3年前轉為全職運動員,自此她的生活均分為訓練、讀書、比賽。在你心目中,「楊文蔚」三字代表着什麼?女神?模特兒?運動員?勵志故事的主角?惟在她心目中,「楊文蔚」只是黐黐地線、急進亦怕急進的一個23歲女生。
三月初在馬鞍山吊手岩,一對行山夫婦自稱遇到「老虎」後慌忙落山兼報警,惹來一幕山上遇虎疑雲。《香港01》上月聯同業餘野生動物攝影師Chris Owen,到事發地點附近放置四部紅外線感應攝錄機,一探馬鞍山港產「老虎」之謎,並務求在人煙罕至的地方攝得小動物的蹤迹。
他是一個導演,而旁邊的他負責攝影。這樣的描述卻又有點不太準確,李敏聰和王億峰現時一起拍紀錄片,拍攝的時候都是輪流執導。而這兩個職銜,正是他們在演藝學院畢業時的主修學系。真正成為紀錄片導演,不是他們數年前入讀演藝學院時的「計劃」;到了現時畢業後可一直拍紀錄片的狀態,也是想也沒想過的事。
遙遠的坦桑尼亞西部邊陲,紅土高坡上,農民捧着智能電話,如獲至寶。校舍擠逼、公路失修、醫護不夠。遠在一方,他們的聲音不被聽見,直至樂施會培訓他們成為「發聲達人」;給他們電話、提供上網費、教人使用社交媒體,直接向國家部長與總統投訴,自己權益自己爭取。
為甚麼寵物總是不看鏡頭?為甚麼寵物總是不肯站好讓你拍照?為甚麼寵物不願在鏡頭前笑?相信許多寵主替家中愛寵拍照時都曾有以上的疑問,小明是一位全職的寵物攝影師,4年來曾經為不少寵物留下倩影。數年來的經驗令他總結出成功為寵物拍照的技巧,想知道是甚麼技巧的話就看下去吧!
工作室狹小的洗手間裏,有一扇通風的氣窗,窗口之外,是一趟奇妙旅程。香港攝影師陳的(Chan Dick)以俯瞰角度記錄柴灣消防局。在綠色的操場上,消防員練習拉喉射水、列隊步操、跑步打排球、接待學生參觀……在不變的場地,上演百變的故事。